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照应所给文句的意思,扩写一段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A. 铮铮然响起的《高山流水》把人们带到可亲可爱的大自然,陶冶出人们更加清澈透亮的
       心。
B. 轰然奏起的《第九交响乐》把人们带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面前,激励人们
        奋勇向前。
C. 悠悠然飘来的《二泉映月》把人们带到天下第一泉边,体验盲艺人哀而不伤的心境,抚
        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D. 愤怒的人耳边奏起莫扎特的小夜曲,他的性情会逐渐趋于温和;颓废的人耳边奏起贝多
        芬的交响乐,他的斗志会再次燃起;伤心的人耳边萦绕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他的心
        灵会走出阴霾。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照应所给文句的意思,扩写一段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A. 铮铮然响起的《高山流水》把人们带到可亲可爱的大自然,陶冶出人们更加清澈透亮的心
B. 轰然奏起的《第九交响乐》把人们带到“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面前,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C. 悠悠然飘来的《二泉映月》把人们带到天下第一泉边,体验盲艺人哀而不伤的心境,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D. 愤怒的人耳边奏起莫扎特的小夜曲,他的性情会逐渐趋于温和;颓废的人耳边奏起贝多芬的交响乐,他的斗志会再次燃起;伤心的人耳边萦绕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他的心灵会走出阴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风华金帆同步训练·语文·七年级下册(新课标 人教版) 新课标 人教版 题型:048

课外阅读

爱的气球

  3张母亲节贺卡摆在起居室的电脑台上。孩子们是想让我振作起来。然而,我却快乐不起来。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应该是4张贺卡,还有大儿子丹尼的。他去世到现在已经两年了,而我的悲伤仍然挥之不去。

  丹尼是我最喜欢的儿子,我最喜欢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拥有一种幸福感!虽然他在得克萨斯他有自己的生意,但是他常常到我这里来看我。他30多岁时被诊断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让病症挡住他的路。他坐着轮椅外出,为了能来密歇根探望我们,他甚至还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轮椅。尽管丹尼总是经常脸色惨白,浑身抽搐,你几乎看不出丹尼有病,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

  后来,他被晚期癌症击倒了。癌细胞扩散得很快。那时,丹尼已经不能出行,而我要在家里照顾他患重病的父亲。我们只能通过电话来交谈,丹尼在挂电话之前总是要说上一句:“我爱你,妈妈。”

  “我也爱你,丹尼。”这句话一次比一次更难说出口,因为我知道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说。在他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里,我想起了很多跟他的生活有关的事。他是个多么优秀的男人,他小时候很喜欢过生日,最喜欢气球……天啊,要是听不到他说“妈妈,我爱你”,我将怎样活下去?

  为了举办葬礼,一家人都集中到密歇根的教堂里。仪式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发了一个气球,一共有100多只,有天蓝色的,淡黄色的,还有像嫩草般的绿色。牧师简短地说了几句话之后,我们就松开手中的气球。我看着它们飘浮到晴朗的天空中,慢慢地消失。我试着告诉自己,这些气球进入了天堂,就像丹尼那样。但是几个月过后,我更加悲痛难忍。放飞气球是如此简单,但对儿子放手却是那样的困难。

  孩子们给我的母亲节贺卡放在那里,我知道他们希望给我安慰。但是我却更加思念丹尼了。我凝视着窗外,后院里开满了丁香花,几只小鸟在我们家那口许愿井旁的树上跳来跳去。

  这时,半空中像是飘浮着一只闪闪发光的气球。气球在树丛中滑行,在许愿井的上空盘旋,然后在鸟料槽那里停了下来。我看到上面印着所有我喜欢的丁香、紫罗兰和三色堇。

  我的眼睛模糊了,或许这只是一个梦境。我推开门,来到院子里,眼前的一切让我惊呆了。地上满是五颜六色的气球,每个气球上面都清楚地印着:“我爱你,妈妈。”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宽慰涌上心头。我想起孩子们在母亲节卡片里说的话:“妈妈,我们都爱你。没有丹尼的日子,我们会一直陪伴着你。”我又重新感受到了幸福!

1.为什么看到孩子们的贺卡,我却快乐不起来?

2.“经常脸色惨白,浑身抽搐,”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从文中看,孩子们给我贺卡的目的是什么?

4.你怎样理解“放飞气球是如此简单,但对儿子放手却是那样的困难。”这句话?

5.从全文看,我最后有没有走出情感的低谷,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上海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理解运用
论求知
  英  培 根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读书太慢会衰堕,为装潢而读书是自欺欺人,只按照书本条条办事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作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1.给加横线字注音。
     衰(     )  狡(     )  装(     )  挑(     )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三自然段“经验可以改进知识本身”这句话?(用原文回答)
                                                                                                                               
4.概括出文中所谈的求知的几点作用。
                                                                                                                               
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hémù(           )
【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                    ;二是                     。(6分)
【小题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
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
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
【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2-2013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hémù(           )

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                    ;二是                     。(6分)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

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

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0分)
传统文化须敬畏
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先是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的衣服品牌的“代言人”;再是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这两件事虽都有些可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儿女hémù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③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确乎不怎么客气。固然,传统文化有不容回避的缺陷,有让人诟病的糟粕,它的封建专制思想,纲常名教和等级尊卑观念,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执,不善开拓,应对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承担责任。但话说回来,世界上有哪个民族的文化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的,又有哪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鞭挞、摧残得如此绝情?相反,我们恰恰到处可见人家对传统的爱惜与保护,包括一片街区、一栋楼宇、一所殿堂、一座故居,都尽可能保存其原有的风貌,尽可能给后人留下曾经的情感记忆。
④有缺点不是不可以批评,我们一贯的主张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也不是不能变,我们一直强调立足时代,推陈出新。只是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应当非常慎重,应秉持一种庄严与神圣的感觉,致力于挖掘其永不磨灭的精神力量,弘扬其高贵的精神品格,以此丰富我们的时代精神,突显民族个性。开头所讲的两件事情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那些打着“创意”、“文化”的旗号对古人的所谓“开发”,除了急功近利的、赤裸裸的商业的利用之外,还能给人什么样的启示与教益呢?一个不尊古人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是健康的民族,也不可能赢得尊重。在全球化背景下,不着力爱护、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有被他国“抢走”的可能。
⑤实际上,彻底否定传统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既然不能像包袱一样一丢了之,就不如好好地对待它,改造它,变化它,更新它,注入新的精神与血液,让它焕发神采,激发它的活力,清理、挖掘、弘扬其中有价值的因素为现代化服务。当年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⑥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照料和培育。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严峻挑战,但致命的伤害往往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文明传承者的随意亵渎与践踏。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hémù(           )
小题2:作者在第①段提及这两件事情,除与第段④的阐述对应,并引发读者兴趣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                    ;二是                     。(6分)
小题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      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小题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主要论述传统文化之于中华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B.第③段主要论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不容回避的缺陷和糟粕。
C.第④段主要论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和推陈出新。
D.②③④从不同角度论述要一分为二地认识与评价传统文化。
小题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的什么位置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庞朴认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它无法随手扔掉,难以彻底决裂,除非谁打算自戕或自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题型:048

阅读理解

为自己减刑

余秋雨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了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的招呼,爱理不理地售票,不时抬手看看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这位售票员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做棋谱和外语,满心欢喜把自己释放出来呢!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仇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做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圈里拉出来排队才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锒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呢?

(1)第四段为什么说“这辆公共汽车是这位售票员的监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段中“棋谱和外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叙述“象棋的故事”和列举售票员的例子,分别表明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的散文取材自由广泛,中心明确集中。请概括:

①本文取材涵盖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内容。

②这些材料表现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开联想,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深刻的主题,使读者受到启发。

B.要想为自己减刑,除了自己的争取之外,还得依靠外界的帮助。

C.禁锢思想的监狱比禁锢肉体的监狱更能束缚人。

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语言朴实而含义深邃,耐人寻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