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语文 > 题目详情
以“忘却”为扩展中心,写一段话,表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境界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珍珠忘却了被河蚌困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珍珠。
B. 宝刀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C.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难以忍受的干渴,于是创造了一千年不死的神话。
D. 历史不能忘却,屈辱不能忘却,以史为鉴才能发展。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单选题

以“忘却”为扩展中心,写一段话,表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境界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珍珠忘却了被河蚌困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珍珠。
B. 宝刀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C.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难以忍受的干渴,于是创造了一千年不死的神话。
D. 历史不能忘却,屈辱不能忘却,以史为鉴才能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饺子啊饺子》,完成后面问题。(共15分)
饺子啊饺子 
白阿莹
①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携妻带儿回东郊我的父母家去,陪二老吃顿饺子。
②从懂事时起,我就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小时候,吃饺子还是一家人过年时最憧憬的奢望,平时家里几乎是吃不到纯肉馅的饺子的。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比如用猪油渣与蔬菜掺合了给我做出美味的饺子来。我总能吃到母亲包的美味饺子,每次都会吃得满嘴生津,直喊:“香!香!”一到这时,母亲就会拍拍围裙上的面,眯着眼笑。
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饺子对我们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了,宴请亲朋时只吃饺子,会被嘲笑成吝啬。但母亲却依然固守着对饺子的嗜好,每周末都打电话提醒我早点儿回家来包饺子。此时我已成家立业住到城里,回父母家去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主要是尽对年迈父母的孝道。每次回家,一半是担心父母受累,一半是不想老吃饺子,我总给母亲建议,换个主食吧,吃米饭,蒸馒头,炒点菜。母亲不吭声只皱眉看我一眼说,我现在老得想不出做啥好了,你看面都和好了,下礼拜吃米饭吧。但是下一个周末又是饺子,只是饺子皮里边的馅会有些变化。回回如此,日子久了,我也只好不再提了。
④近来一段时间,儿子进入青春期,开始爱抱怨了,时常嘟囔说:“又是饺子。”我们教训儿子,奶奶包的饺子不能说不好吃。然而,我们的教训不起作用,几乎每次回他爷爷奶奶家,儿子都要闹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然后常常是一出家门,我就会和儿子在楼外吵将起来,结果直到当天深夜,我的心情也舒缓不过来。儿子对付我们的办法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每次回家吃饺子,碗还没端就说吃过饭了,引得一屋人怏怏不快。我实在烦得不行,忍不住又劝母亲换个花样,让儿孙们也有个期盼。母亲听了并不吭声。我再多说,她便嘟囔一句:“想吃什么,你们自己回来做好了。”
⑤于是,那个周末,我满怀“信心”地提了一大包在超市买好的蔬菜,带着妻儿兴冲冲地迈进父母家门——厨房内外又充盈着饺子馅的香气,客厅中央的茶几上支着一个面案,上边放着一碗面,面案周围一圈摆了五只小板凳:看来母亲是早计划好了,这次要全家一起包饺子。我不好再说什么,强装笑颜坐到母亲旁边,又坚决地示意儿子赶快坐下来擀饺子皮。母亲好像忘了上周的话,只顾招呼大家围坐到面案旁来,一家人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忙忙碌碌的,却没多少说笑。
⑥妻子与父亲找了些话题唠家常,聊着聊着又聊到母亲买菜包饺子的事上了,母亲便开始夸耀起她做饺子的诀窍,说着说着,忽然问我懂了吗。我闻声抬头望了母亲一眼,但见母亲的眼睛正朝着这边盯着她的儿子。噢,母亲苍老了许多,特别是她那原本清澈乌亮的眼睛,眼仁变成了棕色,眼白已有些泛黄,眼仁眼白间没了清晰的界限,眼睛便显得异常混浊。我心里不由一酸,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
⑦母亲显然看出了我情绪上的波动,说了句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她一边包饺子一边自言自语似地说:“你爸你妈老了,也不想吃啥了,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多好啊,一边包一边聊,非要吃什么米饭,准备一两天,吃完你们嘴一抹走了,连句多的话都没有……”她叹一口气,眼窝湿了:“你们也有这一天呢!”
⑧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天哪,我怎么就没想一想呢?心灵手巧的母亲什么菜不会做?何曾不想变个花样来款待她的儿孙?但母亲太珍惜这个阖家团圆的周末了,她渴望用这种方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气氛,品味生活的乐趣和悲苦,虽然仅仅是一会儿,可这段时光对于母亲和父亲来说,是多么难得啊……
⑨那天的饺子皮我擀得很慢很慢,一家人也包得很慢很慢,一个个饺子又周正又美丽,犹如一个个工艺品,围着那笼屉一圈一圈螺旋着向外扩展,让人不忍下锅。那天的饺子,妻儿都说香,我却吃不出味道来。儿子问我,爸你咋了?我抬头看见镜子里自己的一双眼睛涌满了泪花,只能遮掩地说辣到了——谁又能理解,这小小的饺子承载了多少味道啊!
⑩我已不记得那天的饺子是什么馅的了,但我异常高兴,因为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吃得很香,父亲也吃得很香。                                                      (有删改)
小题1:本文叙述了长期以来“我”对饺子的难忘记忆与情感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
时间
有关记忆
情感变化
小时候

就是爱吃
成家立业之初
每周末回父母家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

近来一段时间

吃起来烦
 那个周末
听母亲聊饺子懂得了她的心思

小题2:结合文章,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味道”的含义。(4分)
小题3: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7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村庄的语言

许锋

(1)很多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离开村庄。这话似乎有些偏颇,但若是把“村庄”改成“城市”,这话就有些失去理智了。

(2)其实,看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的父亲,我们熟悉的朋友,还有我们自己,真的很多人一生都在挖空心思地“逃离”村庄,甚至宁死也不回头,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使村庄觉得自惭形秽。是不是有的村庄太丑陋了、太穷了、太封闭了?和城市比较起来——不,村庄是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的,比起城镇,比起阕阆之地,它都那么土。

(3)老掉牙的人,开始老的人,在村庄里抗争了一辈子,终于没能逃离出去,就都不停地把希望寄托在后生身上,拼命地、砸锅卖铁地供孩子读书,就一句话:读了书,就能走出村庄了。

(4)村庄里的人都不容易。

(6)总是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属于村庄的。现在不是,以前是;以前不是,祖上是。应该是没有彻头彻尾的纯正的城里人。不过是,有的人很快地进入了城市,并融入其中,还使自己像极了比之更先去城里的“城里人”,说话像,举动像,逐渐地,生活方式也像,乃至忘记了自己的村庄。不去想,不去说,懒得说,也羞于说。似乎村庄带给自己的,完全是一种耻辱。

(7)那真的是一种自欺欺人。

(8)总有一样东西,你是决然抹杀不去的,就是方言土语。在你一出生,在你还在村庄时,在你离开村庄前,你一直说的语言,是完全属于村庄的。那是烙印。有趣的是,离得近的村庄,方言不会差别很大,可是倘若把范围扩大到方圆百里,就未必了,听起来觉得很陌生甚至很可笑。村庄就是这么耿直,不是它的,它决不容留,也因此,千百年来,它封闭得越发让后生们嫌弃,乃至纷纷离家出走。但即便如此,刻意地抹杀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烙印是不明智的。那是人的根,盘桓在记忆深处。那甚至是人心灵的唯一的沃土,抑或是最后的守地。

(9)一个人骨子里如何,是可以和他的村庄联系起来的。村庄是硕大的根,人是枝梢或者叶子。那是一种类似血液般的灌输,或者是文化的传承吧。而村庄原本是没什么文化的,读书人少,名胜古迹少,没有大学,也没有图书馆,更没有讲堂。我不是借用汉语的修辞,运用反讽之类的方法来玩弄文字游戏,真的,村庄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会有文化吗?可是,不能否认,村庄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有雕刻作用,宛如岁月的刀,缓慢地、不急不躁地、耐性十足地、一笔一笔地在人的脑子里刻下,刻成年轮,刻成思想,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到底是谁把持着那柄刀?是村庄不清亮的荒山,是村庄不好看的歪脖子树,是村庄浑浊的水潭,是村庄的一杯土,乃至,是方言土语?是的,这些是天然的大学、图书馆、讲堂。人甚至从一只羊和一匹马那里开始了对人性的思考,开始认知善良、丑陋、残忍和凶恶。是的,只有村庄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给予你对生活的全部认识。可能有野蛮,却没有欺骗;可能有愚昧,却不妨碍你对知识的追求。为什么村庄要鼓动你成为一个城里人?那是因为村庄觉得城里好,并实实在在地承认村庄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城里,而丝毫不把自己的观点藏着。

(10)在村庄里,你看到的都是真相。这是除了村庄以外的地方所欠缺的秉性。

(11)城里很好。生活在城里的时间一长,有的人就忘记了村庄。很久都不想回去,仿佛村庄是牢笼,是地狱,是陷阱,回去就失了城里人的身份,满身满脑子都再也挣脱不了村庄难闻的气息。方言土语也不说了,说普通话,说外国语,“Why?”“OK!”夹杂着,半土半洋的。

(12)那天在广州242路大巴上,看见一个长得并不好看的女孩接了一个电话。大巴是从开发区驶向火车站的,而由于连日来的暴风雪,火车站已经聚集了太多的人。我为这个显然是去火车站的女孩担忧。那个电话是她的村庄打来的,她用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土语说着,笑着,声音不大,表情丰富,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旁若无人,那么开心。我都想笑了。十几分钟吧,她挂了电话,趴在了扶手上,看样子她是晕车的。来自村庄的电话,让她一瞬间那么可爱,是的,这就是村庄的力量。

(13)村庄决不会给你大把的钱,让你富有;决不会给你权力、地位,让你不可一世一村庄只会给你快乐。任何时候,只要你走回村庄,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烦忧,都会离你远去,哪怕很短暂。你说起方言土语,立即就有人搭话,不像在城市,你一张嘴,别人可能就觉得是陷阱。  (选自2010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6、结合全文,下列不能体现“村庄的力量”的一项是(    )(3分)

  A、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B、决然抹杀不去的方言土语所留下的烙印。

  C、伴随成长,雕刻思想,使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D、只有村庄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给予你对生活的全部认识。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村庄的人都想“逃离”村庄是因为村庄跟城市相比显得太丑陋了,太落后了,太闭塞了。

  B、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属于村庄的。

  C、文章写到女孩用方言通电话这个细节,目的是指出任何人都与乡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刻意就可以回避的。

  D、文章最后一段体现了村庄的包容与慈善,它只给你快乐、开心,让烦恼远离你。

18、文中说“任何时候,只要你走回村庄,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烦忧,都会离你远去”请你就作者这一观点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忆鲁迅先生

巴金

从北京图书馆出来,我迎着风走一段路。风卷起尘土打在我的脸上,我几乎睁不开眼睛。我站在一棵树下避风。我取下眼镜来,用手擦掉镜片上的尘垢。我又戴上眼镜,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我在这树下站了好一会,听着风声,望着匆忙走过的行人。我的思想却回到了我刚才离开的地方:图书馆里一间小小的展览室。那地方吸引了我整个的心。我有点奇怪:那个小小的房间怎么能够容纳下一个巨人的多么光辉的一生和多么伟大的心灵?

我说的是鲁迅先生,我想的是鲁迅先生。我刚才还看到他的手稿、他的信札和他的遗照。这些对我也是很熟悉的了。这些年来我就没有忘记过他。这些年来在我困苦的时候,在我绝望的时候,在我感到疲乏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这个瘦小的老人,我常常记起他那些含着强烈的爱的文章,我特别记得:十三年前的两个夜里我在殡仪馆中他灵前的情景。半截玻璃的棺盖没有掩住他那沉睡似的面颜,他四周都是芬芳的鲜花,夜很静,四五个朋友在外面工作,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再也听不见什么。我站在灵前,望着他那慈祥的脸,我想着我个人从他那里得过的帮助和鼓励,我想着他那充满困苦和斗争的一生,我想着他对青年的热爱,我想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关切和对未来中国的期望,我想着他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华北、阴云在中国天空扩大的时候离开我们,我不能够相信在我眼前的就是死。我暗暗地说:他睡着了,他会活起来的。我曾经这样地安慰过自己。他要是能够推开棺盖坐起来,那是多么好啊。然而我望着望着,我走开,又走回来,我仍然望着,他始终不曾动过。我知道他不会活起来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像立誓似地对着那慈祥的面颜说:“你像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像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的确,这些年来他的慈祥的笑脸,和他在棺盖下沉睡似的面颜就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记忆。在困苦中,在绝望中,我每一想到那灵前的情景,我又找到了新的力量和勇气。对我来说,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没有他的《呐喊》和《彷徨》,我也许不会写出小说。

又是过去的事了,那是更早的事。一九二六年八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北河沿一家同兴公寓。我在北京患病,没有进考场,在公寓里住了半个月就走了。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开放,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在北京我只有两三个偶尔来闲谈的朋友,半个月中间始终陪伴我的就是一本《呐喊》。我早就读过了它,我在成都就读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和别的几篇小说。我并不是一次就读懂了它们。我是慢慢地学会了爱好它们的。这一次我更有机会熟读它们。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的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以后的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我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又得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地读熟了它们。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我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学到了一点驾驭文字的方法。现在想到我曾经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第一个使我明白应该怎样驾驭文字的人。拿我这点微小不足道的成来说,我实在不能称为他的学生。但是墙边一棵小草的生长,也靠着太阳的恩泽。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

不,他不止是一个太阳,有时他还是一棵大树,就像眼前的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挡住了风沙,他也曾给无数的年青人挡住了风沙。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每个人想起他,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道德和他的文章。这是他的每个读者、每个研究者永远记住,永远敬爱的。他的作品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物。这些用不着我来提说了。今天看完了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展览会出来,站在树下避风沙的时候,我想起来:

这个巨人,这个有着伟大心灵的瘦小的老人,他一生教导同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预言着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到来,他为着这个前途花尽了他的心血,他忘了自己地为着这个前途铺路。他并没有骗我们,今天他所预言的新中国果然实现了。可是在大家、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他却不在我们中间露一下笑脸。他一生诅咒中国的暗夜,歌颂中国的光明。而他却偏偏呕尽心血,死在黑暗正浓的时候。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的确是一件叫人痛心的事。为了这个,我们只有更加感激他。

风一直不停,阳光却更灿烂地照在街上,我已经歇了一会儿,我得往前走了。

1949年10月11日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    )   爱(    )    成(    )    同(    )

2.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①“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其中“眼前突然明亮”有哪几层含义?

                                                                             

②“那地方吸引了我整个的心”一句中的“那地方”指哪里?

                                                                             

3.摘引第一段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并概括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第二段“慈祥的笑脸”“沉睡似的面颜”重复多次,可见其重要性,请结合全文,概括出这句话所体现的鲁迅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5.怎样理解第二段中“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就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摘引原文回答

                                                                             

6.作者把鲁迅比作了哪些事物?并概括这些事物的主要特征

事物:               主要特征:                                     

事物:               主要特征:                                     

7.首尾照应是这篇散文的一种写法,请摘引原文能突出表现首尾照应这种写法的语句。

                                                                             

8.作者在文中具体追忆了和鲁迅先生有关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吉林长春卷)语文(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漫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洒(      )  ②利(      )  ③深(      )  ④奖(      )

18.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19.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20.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21.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22.“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23.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小题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小题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小题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小题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小题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 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没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潇洒(      ) ②犀利(      ) ③深邃(      ) ④颁奖(      )
【小题2】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
【小题3】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小题4】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3分)
【小题5】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4分)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答:
【小题6】“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小题7】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