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与 _____________大体一致,与我国1月_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丙区域的农业是__________(耕地类型)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
(3)甲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
(4)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在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__________农业。
【答案】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秦岭—淮河 0° 800 旱地 小麦 干旱 高寒 河谷
【解析】(1)读图可知:甲为西北地区,乙为青藏地区,丙为北方地区,丁为南方地区;
(2)读图可知:丙为北方地区,丁为南方地区,两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等;
(3)甲地区即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干旱.这里的农业属于绿洲农业;
(4)乙地区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高寒,这里的农业主要是河谷农业。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2015年中国游客赴日人数大涨至490万人次,旅游市场规模达154亿元人民币,日本成为中国出境游第一目的地市场,阅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发展经济最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和燃料充足
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C. 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
D. 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
【2】大量中国游客喜欢去日本旅游及购物的原因不包括( )
A. 日本文化东西方兼容,与我国文化渊源相近
B. 中国距离日本较近,交通费用较低
C. 日本制造业发达,产品质量高
D. 日本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我国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只有种植业,没有畜牧业
B.非季风区分布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没有种植业
C.油菜主要分布在南方,花生主要分布在北方
D.棉花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流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甲为中国疆域示意图,乙为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海防空识别区主要位于甲图中的海域(填数码),防空识别区不等同于领空,但和中国部分领空是重合的,如该识别区包括了我国岛的领空。
(2)甲图中与我国相邻的世界最大内陆国是(填字母),我国领土最西端位于省级行政区(填全称)。
(3)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分布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B.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我国地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穿过北部
D.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少西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据科学家观测,海平面有的上升 B.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C.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D. 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沪深高铁和京九高铁均连接着我国工业基地,关于该工业基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基塘生态农业是这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范 B、目前,由高新技术产业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
C、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经济发展 D、多侨乡,是我国容易吸引外资的区域
(2)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乙村中村镇的土地利用有下列选择:
①种茶树 ②种甜菜 ③渔业 ④种花卉和蔬菜,养奶牛
其中A区域适宜(填数码),B区域适宜;(填数码),并说出B区域选择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不同居民生活差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居民居住长屋
B. 乙地居民多住高脚屋
C. 丙地以船为交通工具
D. 丁地居民住帐篷,过游牧生活
【2】从丁地人们的居住环境可以判 断当地
A. 气候湿热 B. 气候寒冷 C. 地势低平 D. 草原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方向保持不变,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甲、乙两人都可回到出发地点 B. 乙能回到出发地点,甲则不能
C. 甲能回到出发地点,乙则不能 D. 甲、乙两人都不可能回到出发地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