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 我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C. “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满阳光”这句话说明我国南北经度相差很大
D. 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寒带、温带、热带都有
【2】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
A. 菲律宾、俄罗斯、印度 B. 泰国、哈萨克斯坦、尼泊尔
C. 日本、韩国、越南 D. 朝鲜、蒙古、巴基斯坦
【3】北回归线穿越的我国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依次为( )
A. 西藏、云南、贵州、广东 B.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D. 四川、云南、广东、台湾
【4】王夏同学在超市购买了一袋食品,商标上注有“滇卫食证字[2010]”字样,于是他断定此食品注册于图中的( )
A. d省 B. b省 C. f省 D. g省
【5】图中A,B,C,D代表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它们分别是( )
A.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 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 南海、渤海、东海、黄海 D. 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答案】
【1】B
【2】A
【3】C
【4】B
【5】A
【解析】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A不正确;读图可知,我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B正确;“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面已经散满阳光”这句话说明我国东西经度相差很大,故C不正确;我国领土跨纬度近50°,温带、热带都有,没有寒带。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B。
【2】读图可知,①②③代表的国家分别是菲律宾、俄罗斯、印度。故正确的是A。
【3】根据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观察可知,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故选C。
【4】滇是云南省的简称,读图可知,图中b是云南省。故选B。
【5】读图可知,我国自北向南的海域分别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根据题意选A。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和海域名称:A省, B市,C海。
(2)由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①是线,由北京向南的三条南北铁路干线依次是②线,③线,④线,由北京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⑤是线。由此可见,北京也是全国的交通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台湾略图和四种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A:;岛屿B:;河流C:;城市D:
(2)图中的气候类型中有哪一种在台湾出现?(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地势 , 最高山峰是 , 西部地形区以为主。
(4)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台湾的经济发展类型 。
(5)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角度,概述台湾的地理位置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____ _(节气)B.___ _(节气) 。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 ____北极圈内有____ ____现象。此时甘肃省白昼最长,这一天是在____ ____(日期)前后。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____ __现象。
(5)太阳直射____ ____昼夜平分,节气是____ 和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黄河流域示意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图一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瓶,反映水中泥沙含量 , 该水样取自黄河(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图二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乙地表植被 , 水土流失多。观察图一中水样A与图二中(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例】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呈现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海峡是洋的边缘部分
B. 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C. 海峡仅仅是指岛屿与半岛之间的狭窄水道
D. 海峡仅仅是指大陆与岛屿之间的狭窄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