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不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B、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故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隔绝氧气的方法灭火,故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将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故正确。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南海不但资源丰富,还是亚太地区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因此引起周边国家的窥视.

1)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海水晒盐属于混合物分离操作的方法是   .(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沉淀

2)南海天然气资源丰富,用天然气代替燃煤是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之.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在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中,金龙纹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损严重,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   (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

A. 装置漏气

B. 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D. 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1)①常温下,KNO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______

②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3的溶解度曲线_____

③根据KNO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______g.

(2)(设计提纯步骤)

①选取样品(95gKNO3和5gNaCl的混合物)

②配制80℃时KNO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mL﹣1

③降温至20℃

④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④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铬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________,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约为________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________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

(1)电源中A端是电源的________极(填“正”或“负”).

(2)试管d中的气体是________

(3)若收集到c气体22.4mL,则理论上应收集到d气体大约 ________ mL.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电解水时没有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以应操作的是

A

B

C

D

在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Cl溶液

等质量的Zn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 ℃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 t1 ℃时,向50 g水中加入甲可得80 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 g

C.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进行丙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液态,产生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先在集气瓶底部装有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

(3)另写出一个与上述三个反应类型相同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 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 g/L;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05 g/L,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 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 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 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___(填“空气中”或“含氮物质的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

(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他气体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