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海门市)根据下列事实,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4Al+3O2
 点燃 
.
 
2Al2O3
4Al+3O2
 点燃 
.
 
2Al2O3

(2)用硫酸清洗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3H2SO4+Fe2O3═Fe2(SO43+3H2O
3H2SO4+Fe2O3═Fe2(SO43+3H2O

(3)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服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4)用纯碱和石灰水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Ca(OH)2═CaCO3↓+2NaOH

(5)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无害气体
2CO+2NO
催化剂
.
2CO2+N2
2CO+2NO
催化剂
.
2CO2+N2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本题,严格按照书写步骤进行书写.
解答:解:(1)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反应物是铝和氧气,生成物时氧化铝,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写在等号上边;
(2)用硫酸清洗钢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物是硫酸和氧化铁,生成物是硫酸铁和水,先配平原子团,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
(3)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服用含碳酸氢钠反应时,反应物是盐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物是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
(4)纯碱和石灰水反应的反应物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生成物时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即可;
(5)汽车尾气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生成物中含有碳、氧、氮元素,又因为反应生成两种无色无害气体,所以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反应条件是加热、催化剂要写在等号的上下.
故答案为:(1)4Al+3O2
 点燃 
.
 
2Al2O3;(2)3H2SO4+Fe2O3═Fe2(SO43+3H2O;(3)NaHCO3+HCl═NaCl+CO2↑+H2O;(4)Na2CO3+Ca(OH)2═CaCO3↓+2NaOH;(5)2CO+2NO
催化剂
.
2CO2+N2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书写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明四等号.尤其是写化学式时必须根据化合价进行书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
预热
预热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立即洗净
立即洗净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应先
通CO
通CO
,然后加热.
(4)蒸发食盐水,用酒精灯加热的同时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以防液滴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利用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看了硝酸铵产品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对产品的含氮量产生了疑问,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硝酸铵的含氮量进行了计算,都认为包装袋上标注的含氮量不准确.小组中李华同学的计算过程如下:
14
80
×100%=17.5%,而王明同学计算的结果大于34%.由于计算结果不同,小组中的同学进行了讨论.
(1)你认为李华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
不正确
不正确

(2)计算硝酸铵中的含氮量,你的方法是
2N
NH4NO3
×100%=
28
80
×100%=35%
2N
NH4NO3
×100%=
28
80
×100%=35%

(3)请你计算,该袋产品中含纯硝酸铵的质量为
48.6
48.6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海门市)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对本地化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盐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取废水50g,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当溶液pH=7时,用去氢氧化钠溶液20g.计算废水中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测定时,有同学发现在反应过程中,溶液有温度的变化,于是他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1)配制100mL10%的盐酸(密度为1.05g/cm3).他们应量取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
(2)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上述配制的10%的盐酸.有关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溶液温度变化(△t)/℃ 5.2 9.6 13.0 16.0 18.2
试在如图坐标系中绘出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图.
(3)根据(2)中关系图,请你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谈谈对中和反应的认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