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燃烧的一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探究甲烷组成含有氢、氧元素
D.收集干燥的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 Na2CO3,其中含有少量的 NaCl,小明同学为测定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取 40 g 食用碱,加水配成 400g 的溶液,把溶液平均分为四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 CaCl2 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
食用碱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加入CaC12溶液的质量/g | 20 | 40 | 60 | 8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2.5 | 5 | m | 8 |
请分析表中数据并计算回答。
(1)m=________;
(2)40 g 该食用碱配成的溶液与足量 CaCl2 溶液反应,最多生成沉淀质量为_____g;
(3)该食用碱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精确到 0.1%)
(4)请根据实验四的数据画图并标上合适的坐标数据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 CO与 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CO与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在一定条件下,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CO与CO2中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相似
D.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直到18世纪末,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才认识水的组成。
(1)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
①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若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们又用“电解法”证明了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水时,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时,A、B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理论上为1∶2,但实际的体积比略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组成的。
(2)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宝贵的资源。
①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②自来水厂从长江取出的水经沉淀、过滤、____________等操作,可将浑水变清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图 1 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________。
(2)写出以纯净物为原料用装置A制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用 G 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氨气应从 ________口进(选“b”或“c”),若检验 NH3 是否集满,需将湿润的________色石蕊试纸放在 ____________管口。
(4)医用H2O2 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且反应结束后过滤出的铁锈可重复使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需要控制该反应的速率,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填装置序号)。
某学生利用烧杯、球形干燥管和单孔橡皮塞等组成制取氢气的装置(如图 2),根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6)实验前,该装置 B 处应放的药品是 ____________。
(7)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只需回答一点)。
(8)若使正在发生的反应停止,可以通过________来实现(写出操作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物质甲由5个原子组成
C.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D.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教材中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
(2)实验二:蒸发时要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而引起液体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为了充分利用瓶中氧气,看到明显的现象应将燃着的木炭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