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图1),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依据图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方程式为
B. 反应前后,元素和分子的种类都没有变化
C. 反应前后,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D. 反应中、、、四种分子的个数比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 W可能是单质 B. Y可能是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醋酸钙是常用的补钙剂。每年我国鸡蛋有上千方吨的产量,会产生数以万吨的废弃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下图是以废弃蛋壳作为原料回收膜并制备醋酸钙的一种工艺流程。
(1)鸡蛋中的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
(3)写出煅烧蛋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4)膜分离时,盐酸要加入适量,不能过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
C. 向铁、铜的混合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D.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加入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B可用于光合作用,A→D放热反应。
(1)B在生活中的用途是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校组织化学社团成员参观某炼铁厂,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I.看工业炼铁的录像,该炼铁厂炼铁多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
II.工作人员带领同学们进入参观区域,同学们看到了高炉炼铁示意图,进行了思考:
(1)分析得出工业炼铁的原料是__________。
(2)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炼铁不用焦炭作为还原剂的原因是:焦炭作为还原剂,一方面与氧化铁的接触面积不如气体还原剂大,反应不充分;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过量与不足量都会使制得的铁纯度不高,那么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大型电动车使用的磷酸亚铁理(LiFePO4)电池,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充电快、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下列关于LiFePO4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LiFeP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B. LiFePO4中锂、磷元素的质量比为7:31
C. LiFePO4中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
D. LiFeP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课外活动小组围绕铜生锈的条件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提出问题)铜在什么条件下会生锈?
(假设猜想)根据铜锈主要成分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水、氧气、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探究过程)小组同学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上图所示:实验进行较长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可发现_______(填序号)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B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不够完普,若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也可在上面方框内画图表示)_____________
(反思与小结)补充实验后,通过实验证明了原猜想正确,则铜生锈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应用)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测溶液pH | 滴加Na2CO3溶液 |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有气泡产生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