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某一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为另一物质.请回答:
(1)若六种物质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通常情况下A为液体,其余为气体,且B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A和C,则:
①D的化学式为CO.
②B和E反应生成A和C的化学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若A可用作补钙剂,B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可用于精炼石油,D为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一种盐,则:
①A的化学式为CaCO3
②写化学方程式B转化为CCa(OH)2+Na2CO3═CaCO3↓+2NaOH;E转化为D2NaOH+CO2═Na2CO3+H2O.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1)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有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水、过氧化氢以及甲烷等,A通常情况是液体,能由气体B和E反应生成,故A是水,B和E能反应生成C,C是气体,故C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B是甲烷;D是一氧化碳;
(2)A是补钙剂,则A是碳酸钙,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C用于精炼石油,则C是氢氧化钠,D为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一种盐,D为碳酸钠,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碳、氢、氧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有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氧气、水、过氧化氢以及甲烷等,A通常情况是液体,能由气体B和E反应生成,故A是水,B和E能反应生成C,C是气体,故C可能是二氧化碳,E是氧气,B是甲烷;D是一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①D的化学式为CO,故填:CO;
②B和E反应生成A和C就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2)A是补钙剂,则A是碳酸钙,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C用于精炼石油,则C是氢氧化钠,D为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的一种盐,D为碳酸钠,E能由碳酸钙反应生成且能转化生成碳酸钠,故E是二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①A为碳酸钙,其化学式为,故填:CaCO3
②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点评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提供信息结合常见物质的性质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依据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银 AgB.硝酸 HNO3C.生石灰 Ca(OH)2D.小苏打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小轿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
B.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汽车在结冰的路面上行驶,为了减少摩擦在车轮上缠绕铁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氢气.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CO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
Ⅱ.装置B中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处理的方法是点燃尾气.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B.
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Na2CO3(只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则甲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溶液的大
B.K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则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C.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CH4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CaO能与水反应,则CuO也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写装置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O2,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写装置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O2,要判断O2是否集满,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填一操作)若看到木条复燃现象,则标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4)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方法来制取氧气,细心的同学发现试管的导管口缺少了一团棉花,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同时采用D装置来收集氧气,则实验结束的时候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槽内的冷水会倒流,试管破裂.
(5)将B装置改成如图装置F,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A(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C.生成更多的CO2
(6)常温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碳化钙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乙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D.若用G图装置收集乙炔(瓶内预先装满水),乙炔应从B端进入(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点.若用表示A元素的原子,表示B元素的原子.某反应前后的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反应物生成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单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元素符号用A、B表示)A2、B2
中的属于同种元素,这是因为这些原子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③该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abd(填序号).
a.原子数目       b.元素种类        c.分子种类      d.物质总质量
在一个在密闭容器中放入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ABCD
反应前质量 (g)202221
反应后质量(g)x21424
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5:16,则A与C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原因: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与镁反应Mg+2HCl═MgCl2+H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氧化铁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与碳酸钠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班同学为证明NaOH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在NaOH稀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加盐酸,当得到无色溶液时,老师提出问题:红色消失一定证明是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吗?他们经过讨论认为也可能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这时应在溶液中再滴酚酞(或氢氧化钠溶液)溶液,若有不变红(或变红)现象,则证明不是酚酞与酸反应而褪色.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这时小虎又提出疑问:pH逐渐变小可能是由于溶液稀释造成的,不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反应.小全对小虎的疑问进行了反驳,他的理由是:碱溶液无论如何稀释,其pH值都不可能小于7.
【方案三】: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的物质不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直接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向另一份中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锌粒中,观察到无气泡产生现象,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四】:在试管中放入NaOH固体,然后加入稀盐酸.小明用手摸了摸试管外壁,试管比较热,他认为不仅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而且是放热反应.小全思考之后仍然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小全的理由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乙同学和丙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装置(见右图),都说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可以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分析说明:B(填序号)装置更合理,理由是能排除因液体的滴入而造成烧瓶内气体排出,引起玻璃管内液面发生变化.若选用合理的装置进行实验,当出现玻璃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现象时,可以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