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若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就说明此装置的气密性完好.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KMn04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该反应同时产生MnO2 和K2Mn04两种固体.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0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实验验证】
①为了验证猜想Ⅰ,第一组同学想要从乙同学实验后的固体混合物中获取MnO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在该实验中,步骤2是过滤,步骤3是洗涤,请填写步骤1的实验操作名称溶解.第一组同学通过实验取得了一定质量的干燥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Ⅰ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干净的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放出了氧气,因此猜想Ⅱ正确.
【实验反思】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制氧气和氯酸钾制氧气中都起到了催化作用,因此有同学说二氧化锰在锰酸钾制氧气中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你认为他的观点对吗?请讲明原因:不对;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

分析 (1)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A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人水槽中,并打开仪器A的活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提出猜想】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答;
【实验验证】①根据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溶解性及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解答;
②证明猜想Ⅱ正确的方法是:取高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放出了氧气,因此猜想Ⅱ正确;
【实验反思】根据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是错误的;

解答 (1)这种做法可以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力差,看装置是否漏气,若不漏气,导管口会连续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
(2)【提出猜想】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猜想的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答案: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①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和高锰酸钾都溶于水;所以先将反应后的固体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过滤得到二氧化锰;
故答案:溶解;
②证明猜想Ⅱ正确的方法是: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放出了氧气,因此猜想Ⅱ正确;
故答案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放出了氧气,因此猜想Ⅱ正确
【实验反思】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是错误的;
故答案:不对;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

点评 本题考查制取氧气的实验以及相关问题,还有验证猜想的实验设计,要同学们具有综合的化学知识才可做好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stackrel{二氧化锰}{→}$  水+氧气.
(1)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分解反应.
(2)为获得氧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9g下列物质制备氧气,甲用9g氯酸钾;乙用8g氯酸钾和1g二氧化锰;丙用8g氯酸钾和1g高锰酸钾.右图是乙设计的制取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置图的错误之处,并说明错误原因:
①试管口向上倾斜,原因:药品中残存的水分受热变成水蒸气后,在试管口又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②伸人试管内的导管太长,原因:不利于赶走管内的空气,影响所得氧气的纯度;
③试管口不宜塞一团棉花,原因:棉花是易燃物,氯酸钾受热分解可使棉花着火燃烧,进而引起爆炸.
(2)写出丙同学制氧气时依次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②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3)若装置都正确,完全反应后,三人制得氧气最多的是甲,制取氧气速度最慢的是甲.
(4)收集一瓶氧气,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伸入氧气瓶内,烧红的木炭插入氧气瓶里的方法是用坩埚钳夹住木炭从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当溶液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的溶解度变小B.溶液的质量减小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溶液中的Ca2+总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Cl2).其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利用风吹日晒从海水中提取粗盐,该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氯化钠饱和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
如图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C.
如图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如图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分别做了如下两个实验A、B.然后,他们又将各自的混合液混合.(先将锥形瓶慢慢倒转,使试管中的A液体流入锥形瓶B液体中)
(1)乙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2)当试管中A液体流入锥形瓶B液体中,观察到锥形瓶中先出现气泡,然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经过讨论确定,混合液A、B含有的溶质分别是Na2CO3和NaCl,CaCl2和HCl(均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0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2020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25a15
请计算:
(1)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20g.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第5次实验后生成CaCl2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可能为下列四种物质中的(  )
A.B.碳酸铜C.氧化铜D.氢氧化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源、生态之基”是2014年“中国水周”的宣传口号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B.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C.水是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D.水和冰的化学性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