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食品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其标签如图.同学们对一包久置“504双吸剂”固体样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黄色.
②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Ca(OH)2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实验探究1】甲同学的方案: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振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并向其中通入CO2气体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溶液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O
和氢氧化钙.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

Fe,一定不含
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CaCO3 
写出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实验质疑】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1)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溶于水后也生成氢氧化钙.
(2)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2)中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探究2】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继续验证:

(1)乙、丙同学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固体样品中一定还存在氧化铁.
(2)请写出生成气体C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结论】综合上述实验,久置固体的成分中还不能确认的物质是Ca(OH)2

分析 【作出猜想】本题探究了防腐剂的成分,双吸剂中含有生石灰,氧化钙久置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根据书写方程式的原则书写方程式.
【实验探究1】
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热,因为生石灰溶于水生成熟石灰放出大量的热,由此可以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但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确定原固体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不一定不含Fe2O3理由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实验探究2】由乙丙同学的设计方案可知:磁铁吸引了铁粉,②中滤液A中的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仍有一种物质氢氧化钙不能确定

解答 解:【作出猜想】氧化钙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实验探究1】
甲同学的方案: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说明一定含有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底部有不容物,溶液变红,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铁,不一定不含Fe2O3,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也是浅绿色.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2】(1)对滤渣B的探究:①取滤渣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溶液变为黄色,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和氧化铁,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溶于水呈黄色.
(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结论】
由乙丙同学的实验还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
【作出猜想】CaO+H2O═Ca(OH)2
【实验探究1】

步骤
(1)氧化钙(或CaO)
(2)稀盐酸铁(或Fe)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实验质疑】(1)氧化钙溶于水后也生成氢氧化钙
(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铁会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探究2】(1)氧化铁(Fe2O3
(2)CaCO3+2HCl═CaCl2+CO2↑+H2O
【实验结论】Ca(OH)2

点评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2)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大(填“大”或“小”).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 (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铁;向滤渣加入稀盐酸有(填“有”或“无”)气泡生成,如果有请写出反应方程式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C.净化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Z不溶解.X、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的表面有银析出,Z的表面无变化,下列金属的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Y>(H)>X>ZB.Y>(H)>Z>XC.X>(H)>Y>ZD.Z>X>(H)>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三种物质.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   质
反应开始时的质量(g)5111610
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71341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17:16
C.若完全反应后丁的质量应为24gD.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的是(  )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D.
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课外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用加明矾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B.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获取炭黑
C.将6B铅笔芯连在电路中,接通电源后使灯泡发亮
D.将鸡蛋浸入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中除去鸡蛋壳,制“无壳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某同学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一起参加探究:

(1)图一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图一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有: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图一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图二实验中,通过①、③(填序号)对比,可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酸雨的形成”的趣味实验.
查阅资料:甲基橙,化学式 C14H14NaSO3Na.1份溶于500份水中,稍溶于水而呈黄色,易溶于热水,溶液呈金黄色,几乎不溶于乙醇.主要用做酸碱滴定指示剂,也可用于印染纺织品.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时变红,3.1-4.4时呈橙色,pH>4.4时变黄.
实验用品:三颈瓶、烧杯、漏斗、酒精灯、燃烧匙、单孔橡皮塞、止水夹、注射器、乒乓球、氧气、硫磺、甲基橙、蒸馏水、大理石、新鲜芹菜叶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
(1)取少量硫磺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装有氧气的三颈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2)打开止水夹2,待注射器的活塞逐渐向左运动时,来回推拉活塞2-3次,再关闭止水夹2.
(3)打开止水夹1,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吸在漏斗口.
(4)将一小块大理石放入三颈瓶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硫磺在三颈瓶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反应方程式为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2)滴有甲基橙的蒸馏水的颜色变化为由黄色变成橙色或红色.
(3)实验步骤3中乒乓球不能(填“能”或“不能”)被吸在漏斗口.
(4)注射器内的新鲜芹菜叶片褪绿,变成黄白色.
交流讨论:
(1)此实验不用石蕊试液而用甲基橙,是因为考虑到: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比石蕊试液小.
(2)酸雨有很大的危害,如腐蚀大理石等.请你提出一种防治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