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所示:
①上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画图纠正__________。
②粗盐提纯实验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填操作序号);
③蒸发结晶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经测定,以上操作得到的晶体中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 杂质,为进一步提纯,将(1)中所得晶体配成溶液,并进行以下操作:
①请写出加入Na2CO3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请说明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____。
(3)电解(2)中所得晶体配制成的溶液,通电发生反应:,则X的化学式为_____。一段时间后,得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加_____g水可以稀释得到5%的氢氧化钠溶液。
(4)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1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需要消耗多少克氢氧化钠溶液___?
【答案】 ABCED 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C12 30 16g
【解析】
(1)过滤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引流,因此在图中添加一个玻璃棒;。
粗盐的提纯方法有:取用、搅拌溶解、过滤、蒸发,顺序是ABCED。
蒸发结晶中,液体局部受热,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导致温度不均匀,会造成液体飞减,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①由于精盐晶体中含有MgCl2、CaCl2杂质,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是少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经过滤后会得到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由于第二次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氯氧化钠。
(3)根据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中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得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钠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氯原子,X的化学式为Cl2;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入水的质量为,则有30g×10%=(+30g)×5%,得出=30g;
(4)设需要消耗5%的氯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16g
答:需要消耗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6g。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它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的核内质子数为10D.人体缺钠易导致骨质疏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小资料: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1)若 A 是单质,B、C、E 是氧化物,A、B、C、D、E均含一种相同元素。则 B的化学式为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E与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A、B都是氧化物,D、E常温下均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E→A转化中一定不涉及的反应类型为_____。(填序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由实验二可知,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___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_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_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图,请你认真以下问题:
(1)A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
(3)C图中通过对比_____,可以得出物质燃烧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D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30mL,反应前注射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泠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玻璃管内,注器活塞位于2mL刻度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5)E图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__________。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_(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__________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