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_________ (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_________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
B.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
C.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碳酸钠:滴加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
D.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
(1)除CO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以还原Fe2O3 ?(请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 。
(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A,B,C,D四种物质中,已知A单质,B为无色液体,B,C均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①②为化合反应,③④为置换反应.则物质A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竹炭包(见图)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某课外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鸡血,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②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通过检验竹炭燃烧产物,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为_______。
(2)实验开始后,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E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证明_______。
(3)小红认为应在A、B装置间,增加澄清石灰水,目的是_______。
(4)小兵认为该实验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该缺点是_______,改进方法是_______。
(5)小明认为能用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你的看法是___ ____,主要原因是 ___ ____。
[初步结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装置;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m1克;③准确称得m2克的纯碱样品放入容器b中;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m3克;⑥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试回答:
(1)在步骤①连接装置后还应 ;
(2)装置A中试剂可选用 ;
(3)写出装置B中的反应方程式 ;
(4)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5)步骤⑤的目的是__ __;
(6)E装置的作用是__ 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有A、B、C、D、E五种物质,暗紫色的固体A受热会产生一种是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B,黑色固体C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银白色金属D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E。
⑴ 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⑵ 写出D在B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对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两种固体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甲、丙两种仪器的名称:甲 ,乙 .
(2)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乙仪器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丙仪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该实验探究利用的科学方法是 (填“控制变量法”、“对比观察法”或“定量分析法”),实验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要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可加入的物质是
①铁粉 ②四氧化三铁 ③氧化铁 ④氧化亚铁 ⑤氢氧化亚铁
A.②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