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2℃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C. 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的溶液降温到t1℃时,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低于或高于t2℃时,甲的溶解度都减小,故t2℃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可变成不饱和溶液,正确;

B、高于t2°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减小,故将t2°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C,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正确;

Ct1°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将t2°C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时,有晶体析出,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W”型玻璃管惊醒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 a处的反应为CO+Fe2O3==2Fe+CO2

C. 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按课本要求做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有蓝色沉淀生成,对该沉淀进行加热,一般看到蓝色沉淀变黑色,可有时却看到蓝色沉淀变绿色。该同学对着异常现象产生了兴趣,决定对这现象产生的实验条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写出上述生成蓝色沉淀以及蓝色沉淀变黑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加热蓝色沉淀没有出现黑色固体与什么因素有关?

(作出猜想)1.CuSO4溶液过量有关;2.NaOH溶液过量有关

(设计实验)限选试剂:1%NaOH溶液,20%NaOH溶液,20%CuSO4溶液,1%CuSO4溶液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2mL20%CuSO4溶液中滴加21%NaOH溶液,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

______

猜想1不成立

2._____,再将所得沉淀加热。

先产生蓝色沉淀,加热后

_______

猜想2成立

(得到结论)在上述实验中,要能观察到蓝色沉淀变黑色,关键是___________

(拓展与反思)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上述绿色物质是溶解度与氢氧化铜更小的水胆矾[化学式为Cu4(OH)6SO4],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容易形成,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该绿色固体则可产生黑色沉淀,写出该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气体在化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实验室可用BC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CB相比的优点是______

3)若G用于检验CO2,将气体从______(填“a”“b”)端通入,若G中盛放紫色石蕊试液,通入CO2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已知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

①实验室制备并收集甲烷所需的装置有______(从A--F中选)。

②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其燃烧的方程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能供给呼吸,C常温下是液体,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生成D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D与另一物质反应生成E,另一物质的类别是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3)A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4)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产生探究兴趣.

(一)以下是第一组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过程.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

②从A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

B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_____

A pH试纸 B BaCl2 C 无色酚酞试液 D KNO3

(二)老师让第二组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图2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

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_____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硫酸 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写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

[拓展与应用]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方法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

(2)自制净水器常加入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漂白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它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 X + H2O= CaCO3↓+ 2 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HClO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D.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