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表示物质的所属类别是单质
B.b点表示的物质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C.c点表示的物质是H2SO4
D.d点表示的物质所含的阴离子为SO4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速率较慢,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率。老师提出氯化 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率。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实验探究一)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率的影响。
试管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现象 |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
(1)分析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氯化物______(填“能”或“否”)加快铁生锈。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探究二)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 将试管④中的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
II | 将步骤I所得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加热 | 红色固体变黑 |
III | 将步骤II所得的黑色固体置于管中,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
(3)步骤Ⅰ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
(4)步骤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5)由实验探究二分析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_____(填字母)。
A 只有铁锈 B 只有铜 C 铁锈和铜
(反思与应用)
(6)综上,该小组推测氯化物与铁钉生成的金属能进一步加快铁钉生锈,则在等体积、等浓度的 NaCl 溶液中,铁铜合金的生锈速率_____(填“快于”或“慢于”)纯铁的生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根据以下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水沸腾发生了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
(2)简易净水器中活性炭起_____作用;
(3)有关水和通电分解水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1:2
D 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
E 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F 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减少龋齿,制造口香糖时常用木糖醇(C5H12O5) 代替蔗糖,同时,人们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也可以防止龋齿。
(1)含氟牙膏是指的含有氟 (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木糖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3)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4)请列式计算出200克木糖醇中含有多少克氧元素(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Ⅰ.氧气的制备:
(1)写出如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Ⅱ.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
氧气的体积分数(%) | 79.7 | 79.6 | 79.9 | 88.4 | 89.0 | 87.9 | 90.0 | 89.8 | 89.3 |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 79.7 | 88.4 | 89.7 |
数据
(3)三个实验均需重复3次的目的是_____。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4)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
Ⅲ.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5)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铁丝(含碳颗粒)燃烧时火星四射,经研究表明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同时生成了某种气体,推测该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C、O、Na、Al 、S、Cl、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I均由一种元素组成,D、E、F、H均由两种元素组成,B、C、G、J均由三种元素组成。A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固态D俗称“干冰”, G难溶于水,J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
(2)写出B→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将装置A和C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完成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该试管中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7(填“>”、“<”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某物质 X 对钢铁在潮湿环境下的腐蚀的影响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选择 6 个容量相同的烧瓶,分别编号为 1~6,加入规格、质量相同的铁丝。
② 向 1~3 号瓶中放入 2mL 清水,向 4~6 号瓶中放入 2mL10%X 的水溶液,将铁丝润湿。
③ 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将导管末端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记录导管内液面的初始位置(如图所示)。
④ 放在室温环境下,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周期为 3 小时,记录数据。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 1 号瓶 | 2 号瓶 | 3 号瓶 | 4 号瓶 | 5 号瓶 | 6 号瓶 |
0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0.1 | 0 | 1.2 | 1.4 | 0 |
2 | 0.8 | 0.7 | 0.9 | 5.6 | 5.7 | 0.1 |
3 | 3.5 | 3.2 | 3.7 | 9.8 | 10.0 | 0.1 |
注:放置过程中导管内液面上升情况(单位:cm)
(1)在该项探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 3 只烧瓶的目的是_。
(2)6 号瓶的数据明显与 4、5 号瓶不同,可能原因是_。
(3)通过本实验,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
(4)该项探究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_?如何改进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都有晶体析出
C.可以通过增加溶剂将甲的饱和溶液转换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 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