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②。
(2)第一实验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填字母标号,下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作用。
(3)第二实验小组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若使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D装置中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 , 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用可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测量时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F中。
(5)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可用;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氧气进行急救,是因为氧气能。
【答案】
(1)酒精灯,集气瓶
(2)B,过氧化氢 水+氧气,分解,催化
(3)A,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气密性,气泡连续均匀放出,移出导管
(4)b
(5)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复燃,则为氧气,支持呼吸
【解析】(1)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集气瓶。(2)第一实验小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B,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水+氧气; 该反应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分解反应,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3)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A,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使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D装置中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易导致水倒流入试管底,使试管炸裂;(4)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时,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应从b进入F中;(5)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复燃,则为氧气;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氧气进行急救,是因为氧气能支持呼吸。
所以答案是:酒精灯;集气瓶;B;过氧化氢 水+氧气;气密性;气泡连续均匀放出;移除导管;b;将带火星木条伸入瓶内,复燃,则为氧气;支持呼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用准确的语言在相应的位置填空: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
(4)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色固体物质。做这个实验时,应预先在盛氧气的集气瓶里装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5)以下物质:①氮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氧;④汽水;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⑦雨水;⑧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王同学想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粉末1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得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 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 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 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等,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成钛流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①中化学方程式为2FeTiO3+6C +7Cl2 2X +2TiCl4 +6CO,则 X为
(填化学式)。
(3)②中CO和H2以化学计量数1: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③中氩气的作用是 ,
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