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0℃时,100g水中加入20g乙并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50g水中加入20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70g
D.20℃时,甲的某一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的某一溶液的质量分数
【答案】A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A.50℃时,100g水中加入20g乙并降温至20℃,溶解度是20g,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
B.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1%,所以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不符合题意;
C.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15g乙,可得到饱和溶液为65g,不符合题意;
D.20℃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甲的某一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小于乙的某一溶液的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有些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等已略去)。其中,A、B、C、D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E;A和B都是黑色固体,且A为氧化物,B为单质,两者也能反应生成E;C是常见的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D与E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西安世园会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天人长安塔”,采用了先进的钢框架支撑结构。
(1)钢是铁的合金,它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人类每年从自然界提取数量最大的金属是铁。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保护金属资源尤为重要.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如图变化均为初中化学常见反应,其中的每次转化都能一步完成且通过同一基本反应类型实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甲是O2,则丙可以是CO2
B.若甲是CuO,则丙可以是Cu(OH)2
C.若甲是Fe,则丙可以是Mg
D.若甲是CO2,则丙可以是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镁晶体(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等。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FeCO3和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的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物质名称 | Mg(OH)2 | Fe(OH)3 |
开始沉淀 | 9.1 | 1.9 |
完全沉淀 | 11.1 | 3.2 |
(1)“浸取”步骤中,MgCO3 溶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氧化”步骤中,加入H2O2溶液会生成Fe2(SO4)3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沉淀”步骤中,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
(4)“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5)“结晶”步骤中需蒸发浓缩滤液,当蒸发皿中_______时 即可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课题组探究草酸锰(MnC2O4)受热分解的产物。
I.探究气态产物。取少量草酸锰按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加热使固体完全分解。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大得多。
(1)B、G、D瓶盛装的试剂均是澄清石灰水,B、G瓶中试剂作用均相同,其作用为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你设计的尾气处理装置为:_____。
(3)B瓶中出现浑浊,D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浑浊,G瓶中变浑浊。F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通过上述实验证明草酸锰受热分解的气态产物为_____。
Ⅱ.探究固体产物
(提出假设)
根据反应原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固体产物为Mn。
假设2 固体产物为MnO。
假设3 固体产物为_____。
(查阅资料)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锰介于铝与锌之间。②氧化锰(MnO)是灰绿色粉末。不溶于水,可溶于酸。③氧气、高锰酸钾溶液等能将Mn2+氧化成二氧化锰。
(4)(设计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验证固体产物:
实验 | 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 |
Ⅰ | 将少量固体产物加入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 |
Ⅱ | 取少量固体产物溶于稀硫酸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
(实验评价)述实验中,能证明固体成分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
(5)(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草酸锰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6)(实验反思)
某同学将143克草酸锰在空气中灼烧,固休质量与灼烧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在a min之后,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
“物质的量”是国际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1,1molCO质量为28克,1molCO2质量为44克,求a min时143克草酸锰分解产生的气体物质的量共为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
(2)欲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种方法);
(3)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常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选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2℃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克;
(5)将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在t2℃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选填“甲”或“乙”);
(6)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选填“>”、“<”或“=”);
(7)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选填“甲”、“乙”或“丙”)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查阅资料)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等可溶性杂质。
(1)粗盐水精制的过程中先加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其目的是除尽__________(填名称)。
(2)煅烧后的产物X 是一种盐,写出其化学式:__________。
(3)Y是滤液中的主要成分,可作氮肥,但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用于循环使用的物质有氨气和____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钙(CaC2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其受热分解生成的产物。
实验过程: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排尽装置内的空气。依次点燃D、A 处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发现 A 中固体仍为白色,B 中产生白色沉淀,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1)停止加热时,应先撤去________(选填“A”或“D”)处的酒精喷灯。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草酸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 CO2 气体外,还生成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3)A 中剩余的白色固体物质是什么?甲同学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Ⅰ:白色固体物质是CaO
猜想Ⅱ:白色固体物质是Ca(OH)2
猜想Ⅲ:白色固体物质是CaCO3 和CaO
①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理由是________。
②乙同学取适量 A 中剩余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据此可知猜想________(填“Ⅰ”、“Ⅱ”或“Ⅲ”)是合理的。试写出草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
(4)为了确定草酸钙分解产生的 CO2 的质量,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测得 B 中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39.4g。试通过计算确定草酸钙分解产生的 CO2 质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