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北京)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分析:这是图象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借助数学模型,利用图象信息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解答这类题,首先应认真分析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图象的起止点和走向特征,然后读取所需的信息应用到化学问题中,结合化学反应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横坐标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纵坐标为水的质量,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剂为水,所以随着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水的质量也会不断增加,所以不论氢氧化钠和硫酸是否反应完全,水的质量始终是不断增加的,故A错;
B、高锰酸钾分解要产生二氧化锰、锰酸钾和氧气,所以分解的过程中氧气逸出,而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仍然以固体的形式存在,而它们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可能为零,故B错;
C、澄清石灰水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并且是在常温下就能反应,所以只要这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即可产生沉淀,即曲线的起点为原点,故C错;
D、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充当的是催化剂,在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只要是不断的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就会不断产生氧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完成此题必须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及所发生的反应,然后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进行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3月11日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大地震,并引起大海啸,同时又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危及日本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懂得如何做好应对.如果你在地震现场,你认为应该怎么做?下列做法哪项是不
 
合理的
 

A.迅速逃到操场等空旷地方    B.呆在楼上一动不动
C.在楼上尽快跑向楼下        D.如果在楼上确实没办法往下跑,则尽量靠墙壁角落
(2)在灾区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
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
(3)对于灾区中死亡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时,卫生防疫工作人员采用大量的消毒剂对死亡动物尸体进行消毒,其中二氧化氯(ClO2)是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消毒剂(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51.5            B.1g二氧化氯含氯元素0.355g
C.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D.1个二氧化氯分子含有1个氧分子
(4)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
①核辐射的标志是
 

精英家教网
②目前检测到核辐射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碘-131和铯-137.人工放射性核素碘元素(I-131)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精英家教网
A.I-131的原子序数是53          B.I-131中子数是53
C.I-131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D.I-131的质子数是53
③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碘化钾(K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2      B.-1       C.+1      D.+2
(5)地震的成因很复杂.据部分研究,孕震过程中比较活泼的物质有CO2、H2等.
Ⅰ.孕震过程中,在地壳的岩层中碳酸盐受热发生如下反应:
CaCO3═CaO+CO2↑        MgCa(CO32═MgO+CaO+2CO2
(1)上述两个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类型均为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上述两个方程式中还应补充
 

Ⅱ.氢在目前的地震预测中被公认为是一种灵敏元素.一般认为,地壳中水蒸气和氧化亚铁作用会产生氢气和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上述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北京)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北京)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验】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
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玻璃片表面有一层水雾
,根据该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II: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定其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关闭止水夹a~f. \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b、c、d,向B中吹入一定量气体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 B中液体进入到A中,B中液体减少500mL. 收集500mL气体.
关闭b,打开a、e、f,用打气筒向A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
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
A中液面下降,B中液面上升至最高,C中左侧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C中液面下降,液体沿导管流入D中
,D中液体为475m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关闭e、f,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O2
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f.
D中液体倒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
D中液体倒吸入C瓶中,C瓶中液面上升
,D中剩余液体为400mL.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
(2)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N2 O2 CO2
体积/mL
400
400
75
75
25
25
体积分数/%
80
80
15
15
5
5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
ABD
ABD
(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                    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II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
偏小
偏小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北京)右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先将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2中,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再滴入甲滴管中的水,此时观察烧杯1中的纸花是否变色.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
NaOH(或浓硫酸或生石灰).
稀盐酸
稀盐酸
Mg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第一次为温度升高导致瓶中气压增大,第二次为产生氢气导致气体压强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北京)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命吸管”(如右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
吸附
吸附
和过滤的作用.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硝酸钾(或KNO3
硝酸钾(或KNO3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5%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200
200
g.
(4)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溶液的是
NaCl
NaCl
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B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