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A、B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因此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C、反应后的一个分子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故说法正确;D、反应物的分子分别是由A原子和B原子构成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一个A原子和三个B原子构成的,个数比是1:3:2,方程式表示为:A2+ 3B2=2AB3,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维生素C的化学式C6H8O6试求: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

3)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417.6g的维生素C中含有多少克的碳元素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往25mL10%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如图所示关系图,图中,x坐标是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则y坐标是(  )

A.混合溶液的pH

B.混合溶液的温度

C.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

D.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图一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一中,直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用语,下同);直接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图二所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图二、图三所示的原子,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X为不同数值时,图四可能表示的是原子,也可能表示的是离子

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羊城晚报报2012323日的报道,由于火电厂污染,2011年广东城市降水酸雨率为36%.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是指pH____________5.6(填“=”)的降雨.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煤燃烧产生的SO2和氮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和生存环境的恶化________________

3)硫化氢(H2S)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在这个反应中,所有含硫物质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______种.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可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含3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片刻,冷却,称得残余固体的质量为3.04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2)固体残余物中含有什么物质?

(3)质量各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化学式量为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 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0.0 g该品牌食盐全部溶于90.0 g蒸馏水中,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开发一种以铝镓(镓:Ga)合金制取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1)写出①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工业上也可用电解水制取氢气,与之相比,由镓铝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

4)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有镓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到出一些结论: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