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1)用化学符号填空:①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Fe2+;②标出碳酸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Ba}$CO3;③三个钙原子3Ca.
(2)①SO3中“3”的含义: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②Mg2+中“2”的含义: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候氏制碱法”中的创始人侯德榜.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①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②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碳酸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stackrel{+2}{Ba}$CO3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钙原子,就可表示为:3Ca;
(2)①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SO3中“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Mg2+中“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候氏制碱法”中的创始人是侯德榜先生;
故答案为:(1)①Fe2+;②$\stackrel{+2}{Ba}$CO3;③3Ca;
(2)①1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②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侯德榜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CO2、NO2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该装置的最大贡献是将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一)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实验室制取H2,可选用装置BD(填写装置序号)能收集到较纯净的H2
(3)判断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烧木条伸到瓶口,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4)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6)把(5)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氯化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飞溅出来.
(7)用装置F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儿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反应中产生的气体使右侧管内的压强增大,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二)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的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酸和碱到底能否发生反应?
(1)该小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并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
色变为无色.
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同学们对(1)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展开探究,做出如下猜想:
小明的猜想是:只有Na2SO4
小亮的猜想是:有Na2SO4和NaOH;
小丽的猜想是:有Na2SO4和H2SO4
你认为小亮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如果有NaOH存在,含有酚酞的溶液不能为无色.
若要验证余下两种猜想中的一种是正确的,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1)实验后溶液少量于试管中,
加入锌粒

有气泡产生
(或没有气泡产生)
小丽
(或小明)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请根据下列 A、B、C 三个实验的图示回答问题:

(1)用A图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利用B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二氧化碳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灭火.
(3)利用C图所示方法,通电一段时间后,B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填名称); 此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
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2)若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C.

(3)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铜片表面有气泡放出,锥形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4)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①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②NO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①和②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两面性.
(5)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方案二:2Cu+O2$\frac{\underline{\;\;△\;\;}}{\;}$2CuO,CuO+2HNO3═Cu(NO32+H2O.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选择此方案的理由是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frac{1}{5}$ 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装置漏气.
(2)实验B: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3)实验C: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时炸裂瓶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为测定某碳酸氢铵化肥中的含氮量,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取8.5g该化肥样品,并全部装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0gNaOH溶液并加热,恰好完全反应,并测其残留物如图所示.(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生成的氨气全部逸出,其它成分不含氮,也不参加反应).试求:
(1)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B.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
D.在降温加压条件下,氢气变为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同学用pH试纸测日常生活中一些液体的pH值,他的实验记录一定错误的是(  )
A.纯碱溶液的pH=11B.食醋的pH=8C.肥皂水pH=10D.酸梅汁p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