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龙岩)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市各学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 现象记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1、2,再往其中滴入盐酸 样品1:无明显现象
NaOH+HCl=NaCl+H2O
NaOH+HCl=NaCl+H2O
样品2:溶液中出现气泡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简述操作的主要步骤:
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稀盐酸
稀盐酸

②某小组同学在进行步骤一实验时出现异常现象:往A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时,溶液颜色先变成红色,振荡后迅速变成无色.老师指出这是因为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接着,老师往该试管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到A溶液的颜色又变成红色,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氯化钠、氢氧化钠
氯化钠、氢氧化钠
(酚酞除外).
分析:(1)①氢氧化钠+稀盐酸→氯化钠+水,碳酸钠+稀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据此来书写反应方程式;
②根据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值的方法考虑;
(2)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与碱变红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1)①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方程式为:
样品1:NaOH+HCl=NaCl+H2O;
样品2: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
①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②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值的方法是: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该溶液的pH值.
故填: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所以,步骤一中,C无明显现象,说明C是稀盐酸;A、B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说明A、B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中,“A、B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这两种溶液均与稀盐酸反应,“B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B溶液中含有碳酸根.故B是碳酸钠.
经过推断可知A是氢氧化钠,根据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的异常现象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以推断,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氢氧化钠.
故填:①、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②氯化钠、氢氧化钠.
点评: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掌握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的操作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龙岩)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龙岩)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1)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该天然水是
硬水
硬水

(2)为检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医院要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CuSO4溶液,需要CuSO4的质量为
16
16
g.
(3)工业上可用废铁屑处理含CuSO4的废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龙岩)观察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科学方法.请结合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甲图实验中,装
空气
空气
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2)铁在空气中生锈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作用的结果.乙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铁生锈时需要
氧气
氧气

(3)取一定质量的镁、铁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丙图所示.图中
a
a
(填“a”或“b”)曲线表示镁的反应.根据丙图,还可推知反应结束时,镁、铁消耗HCl的质量比为
1:1
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福建)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氧气;猜想二:可能是氢气;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猜想一不成立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并引燃,同
时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的玻璃片
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有
水雾
水雾
出现
猜想二成立
【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