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1)与甲装置比较,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收集到的氢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导管口一有气泡就马上收集

B.装置漏气

C.收集气体的试管内未装满水

(3)若将上述装置的收集方法改为________后,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如何用水和下图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1)便于随时添加酸液

  (2)Zn+H2SO4ZnSO4+H2↑ A、B、C

  (3)向上排空气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4)迅速往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将集气瓶倒置,结果玻璃片不会掉下

  点拨:比较两个装置的优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装置是否简单;实验装置能否多次利用;实验是不是有利于环保.其他遵循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来解决问题.

  小结: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化学教研室 题型:058

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二个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1)与甲装置比较,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收集到的氢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导管口一有气泡就马上收集

B.装置漏气

C.收集气体的试管内未装满水

3)若将上述装置的收集方法改为________________后,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用水和上图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058

(2004年福州)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1)与甲装置比较、乙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上述装置和药品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收集到氢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导管口一有气泡就马上收集

B.装置漏气

C.收集气体的试管内未装满水

(3)若将上述装置的收集方法改为________后,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如何用水和右图装置来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小红同学组装的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发现使用此装置在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他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反应的进行。
友情提示: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它常用的简单仪器。

请你在下表中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8.(6分)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改良酸性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等。

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一会 ,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在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到酚酞试剂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

理由是                                      

(2)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出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请你另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