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表是四种糖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名称 | 核糖 | 葡萄糖 | 蔗糖 | 淀粉 |
化学式 | C5H10O5 | C6H12O6 | C12H22O11 | (C6H10O5)n |
分布举例 | 骨细胞 | 葡萄 | 甘蔗 | 米饭 |
最大含量 (每100克) | 含核糖1.5g | 含葡萄糖30g | 含蔗糖17g | 含淀粉77.6g |
(1)核糖由_____元素组成。
(2)蔗糖属于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3)10g葡萄糖能提供15.6kJ热量,某同学一天吃了200g葡萄,他吸收的热量为_____kJ
(4)自然界中,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检验米饭中含有淀粉的方法为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________。
[结论]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数型图象回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所得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_____(填微粒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能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 a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以析出_____g a物质.
③t1℃时,分别取100g a的饱和溶液和200g c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则m和n的关系是:m_____n.(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_能;与a管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极(填正或负)
②检验b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③若a管收集到8mL气体,则在相同条件下b管应收集到的气体是___mL。
(2)从微观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l个氧原子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4)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命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通过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自热米饭”加热原理是生石灰与水接触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可以用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原因是______。
(4)“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5)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蚊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食醋(pH<7)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些酸和碱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它们发生了中和反应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
(2)0﹣40s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其后急剧变大。开始时溶液pH变大非常缓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
(5)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
(6)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
拓展探究:证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请你和小组同学用其他方案继续进行探究:
(7)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则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8)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会,新丝绸之路又一次使我国的悠久文化、先进技术走向世界.
(1)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丝”指的是蚕丝,蚕丝的化学成分与动物毛发相似,则蚕丝富含 (填序号).
A.无机盐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和木炭等组成.黑火药中至少含有 种元素,黑火药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S+2KNO3+3C═X+3CO2↑+N2↑,则X的化学式为 .
(3)我国的高铁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钢轨采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实现无缝焊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9分)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2.0g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10.5mL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14.0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1.4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 .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 、洗涤、干燥.
(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 (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 (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硝酸铵溶液中的阳离子___;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
(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
(3)某野炊活动中用到的水来自一个大型水库,可以用____来鉴别该水库的水是硬水或软水。
(4)“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混合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 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
(5)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硝酸钾(KNO3)、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三种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是___。
(6)农业上要用食盐配0.9%的食盐水来选种,需要的步骤是计算、____、溶解。
(7)蔬菜、水果等是人体获取_______(填营养素的名称)的主要食物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