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取部分变质的烧碱固体样品9.06克,与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溶液108.62克,求:
(1)烧碱固体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4)该样品在变质之前的质量的多大?

分析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06g+100g-108.62g=0.44g,
设烧碱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y,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0.44g
$\frac{106}{x}$=$\frac{44}{0.44g}$   x=1.06g

$\frac{73}{y}$=$\frac{44}{0.44g}$   y=0.73g
$\frac{117}{z}$=$\frac{44}{0.44g}$  z=1.17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06g-1.06g=8g,设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a,
NaOH+HCl=NaCl+H2O
80        58.5
8g        a
$\frac{80}{8g}$=$\frac{58.5}{a}$
a=5.85g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frac{9.06g-1.06g}{9.06g}$×100%=88.3%,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0.73g}{100g}$×100%=0.73%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5.85g=7.02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7.02g}{108.62g}$×100%=0.92%
(4)设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
2NaOH+CO2═Na2CO3+H2O
 80        106
 b         1.06g
$\frac{80}{b}$=$\frac{106}{1.06g}$
b=0.8g
所以变质之前该样品的质量为8g+0.8g=8.8g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8.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73%;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92%;变质前样品的质量为8.8g.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现用铁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足够还原8g CuO所需要的氢气,如果有20%的氢气被用来驱赶试管里的空气和冷却被还原出来的铜,那么要完成这一实验至少需要多少克的铁跟足量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1)以食盐和水为反应物,经过电解制得Cl2、H2、NaOH三种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Cl2↑+H2↑.
(2)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粉、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的.引燃,爆炸,生成硫化钾(K2S)、二氧化碳以及氮元素的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3C+2KNO3$\frac{\underline{\;点燃\;}}{\;}$K2S+N2↑+3CO2↑.
(3)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CO2在100L空气中占有的体积大约是(  )
A.30LB.3LC.0.03LD.0.3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A、B、C、D四种物质,A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B是最轻的气体,纯净的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自然界最常见的液体C,D是一种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试推断:
(1)A为N2,B为H2,C为H2O,D为S.
(2)分别写出B、D燃烧的符号表达式: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研钵中发生的现象是块状晶体变为粉末状晶体,试管B中出现的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实验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是①(填“①”或“②”下同),发生化学变化的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其中①的作用便于添加液体,若改为分液漏斗其好处是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3)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
①若水槽中的水变红其原因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②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氧气的体积大于理论值,你认为原因是AB.                    
A.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B.未待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就收集
C.有一部分氧气溶于水         D.俯视读量筒里的体积
④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变大(填“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过程很复杂,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O2B.N2C.SO2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