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

甲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已知CO2BaCl2不反应,为证明NaOHCO2能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____(填化学式);

2)能证明NaOHCO2能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程度?

(3)乙同学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根据此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

(4)丙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作出如下两个猜想,并按下图进行实验:

猜想1:全部变质(Na2CO3) 猜想2:部分变质(NaOHNa2CO3);

现象a为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现象b为无色溶液B变红色,综合①②可知猜想_______成立;

(探究三)碳酸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①溶洞中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

②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丁同学开始实验探究 (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二________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怀疑,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Cl2NaOH B中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 若有少量氢氧化钠变质,当加入少量盐酸后,只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产生气泡 Na2CO3+CaCl2=CaCO3+2NaCl 2 Na2CO3NaHCO3 不成立 有气泡冒出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析】

[探究一]1CO2BaCl2不反应,NaOHCO2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和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BaCl2 NaOH不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BaCl2 NaOH

2NaOHCO2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和BaCl2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可以证明NaOH能与CO2反应;

[探究二] 3)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若有少量氢氧化钠变质,当加入少量盐酸后,只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产生气泡,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4)①Na2CO3能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向无色溶液A中加入适量CaCl2溶液后,Na2CO3能和CaCl2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现象a为白色沉淀,说明有Na2CO3;向无色溶液B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有NaOH,因而证明猜想2成立;

[探究三]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由以上猜想可知,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 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钠;

[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②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 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的A~C三个实验装置,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装置则不能.

①否定C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小明受到A装置的启发,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

①此实验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比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方法对化学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分类归纳是研究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转化常用于冶炼工业,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涉及的反应是如图所示转化中_____(填序号)。

2)微观粒子模型化是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

A 原子核 B 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 C 原子的电子层数

如图是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示意图。从粒子角度分析该化学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

③ABCD表示4种物质,如图是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A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D

物质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微观示意图

一定质量的A4.8g 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2.7gD,则A的化学式是_____

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图示所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如图实验是大小形状相同的MgZnFeCu四种金属同时投入到盐酸中发生的现象,金属周围的黑点表示生成的气体。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B 四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

C 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质量:Zn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②属于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

2操作I”中的操作是_____,通过该流程制得的轻质碳酸钙中元素含量最高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可从多角度展开。

(1)水的电解

①宏观现象:按如图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微观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______

③结论:水由__________组成。

(2)水的性质

将黄豆大小的金属钾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生成H2;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水的用途

①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在此的作用是_____

②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

B.b图中的水提供热量

C.c图集气瓶中的水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何时集满

D.d图中的水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足量物质乙加入物质甲中,加入物质乙的质量与纵坐标y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

选项

纵坐标y

A

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锌粉

红色固体质量

B

氯化铁与稀盐酸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

沉淀质量

C

不饱和氯化钠溶液

硝酸钾

溶质质量分数

D

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

稀盐酸

气体质量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4.0

40.0

45.5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

B. 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 34.0 g 35.0 g 之间

C. 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D.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

(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_____

(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和“〇”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