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若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

3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_乙(填“>”“=”“<”)。若将40℃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_____乙(填“>”“=”“<”)。20℃时,将6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4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_______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答案】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 < 2:5 AC E

【解析】

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1)图中P点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此时的温度是20℃,则P点的含义是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2)由曲线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甲受温度的变化影响比乙大,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若提纯甲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3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即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若将40℃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此时溶液都是饱和溶液,由曲线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6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有30g溶解,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升温至40℃,有40g乙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

4)由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40℃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如图所示20℃时,100g水中加入20g甲,得到的A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20g甲,得到的B溶液是饱和溶液,加热至40℃,得到的C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20g甲,得到的D溶液是饱和溶液,降温至20℃,得到的E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CE溶液与B溶液都是20℃时甲的饱和溶液,二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探究:小明取10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不断加入稀盐酸到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加入稀盐酸的量如图所示:求:

(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各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选用氢氧化钠固体与水配制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2.0g

②称量前托盘天平应先检查游码是否归零,并调节平衡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为防止污染托盘,可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④选用250mL量筒量取18mL的水

⑤存放溶液时,为确保数据准确,将试剂瓶用蒸馏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娟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娟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欲探究“NaOHHCl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方案一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pH试纸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上pH7处的颜色一致(浅黄色)

_____

方案二

取反应后的水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颗锌粒

_____

盐酸已完全反应

再取反应后的少量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

_____

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证明 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B.除去CO2中的少量CO

C.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O2接触

D.证明集气瓶中已充满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伟大的变革—— 庆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走进以下展区,请回答问题。

1大国气象—— 科技创新支撑强国梦展区中,中国企业研发的燃煤烟气脱除系统,有效降低了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煤属于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 可再生能源

B 不可再生能源

C 化石燃料

D 新型绿色燃料

2)我国对波浪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位于世界前列。波浪能发电是以海洋波浪的能量为动力生产电能,与燃煤发电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一 点即可)。

3大国气象 中国制造成绩斐然展区中,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一种铷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37个质子和48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4 2018830日,中国援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开通。该桥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材料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桥面板。UHPC 的基本组成有水泥、硅灰、磨细石英砂、细砂、金属纤维、高效减水剂等。

UHPC属于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纯净物)。

水泥中主要含有CaOFe 等元素,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

硅灰、磨细石英砂、细砂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SiO2),SiO2S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铁屑,其成分是铁、氧化铁和水。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固定装置已略去;氮气不与铁屑中的成分反应;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称量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将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硬质玻璃管和样品的质量。

II.连接好装置。缓缓通入N2,点燃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再次连接好装置,继续实验。通入CO,点燃丙处的酒精灯和甲处的酒精喷灯。待硬质玻璃管中固体恒重,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硬质玻璃管冷却。再次记录硬质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硬质玻璃管

硬质玻璃管和样品

步骤II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步骤步骤硬质玻璃

管和剩余固体

质量

m1

m2

m3

m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丙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步骤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m1m2m3m4的代数式表示)。若步骤中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样品中水的质量分数测量结果将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有关样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标号)。

A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9(m2-m3) B样品中铁单质和氧化铁的质量总和为m3-m1

C样品中铁单质的质量为m4-m1 D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m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手持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测量技术)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验证建筑火灾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如图l所示,在圆简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3个点(K1、K2、K3)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2所示,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1、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 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 3 根蜡烛熄灭的时间如表 1 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 3根蜡烛熄灭的时间

蜡烛

熄灭时间/s

106

164

199

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低处(a3)

中处(a2)

高处(a1)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①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②表 2 中,x 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17.9 B.17.2 C.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细化:___________

④纵看表 2 数据,___________(填“低”“中”或“高”)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以上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依据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