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沈阳)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硅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沈阳)体会内在联系,填写下表内容:
物质名称 (1)
金刚石
金刚石
石墨
组成元素 C C
微观结构模型
物质性质 颜色 无色 黑色
硬度 (2)
导电性 不导电 导电
用途 制作钻石、切割玻璃等 (3)
做电极
做电极
(写出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沈阳)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B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C可用于灭火.(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
(2)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3)若D是有机物,其化学式为
C6H12O6
C6H12O6

(4)若D是无机物,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CO2+H2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沈阳一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获悉】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探究过程】
实验一: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或给予评价.
(1)可行,具体操作为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20℃时,各取10g两种样品,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实验现象及结论为
烧杯内固体能完全溶解的是Na2CO3,烧杯内固体不能完全溶解的是NaHCO3
烧杯内固体能完全溶解的是Na2CO3,烧杯内固体不能完全溶解的是NaHCO3

(2)不可行,理由是
若NaHCO3溶于水放热也会完全溶解
若NaHCO3溶于水放热也会完全溶解

★(提示:上述情况选择一种进行作答)
实验二: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他应该选用
pH试纸
pH试纸
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Na2CO3
Na2CO3

实验三: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
分别取等量的两种固体放于试管内加热至270℃以上,并通入澄清石灰水
分别取等量的两种固体放于试管内加热至270℃以上,并通入澄清石灰水
,NaHCO3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
 
Na2CO3+CO2↑+H2O
2NaHCO3
  △  
.
 
Na2CO3+CO2↑+H2O

实验四:小丽自己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OH)2+NaHCO3
CaCO3
CaCO3
+NaOH+H2O.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 ②用无色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加入稀盐酸进行鉴别 ⑤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⑥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
①③⑥
①③⑥
(填序号).
【拓展延伸】
1.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生产食品,主要起发泡作用.通过上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你们认为小苏打(NaHCO3)除用于食品工业外,在日常生活及实验室中还有哪些应用,试举一例:
治疗胃酸过多
治疗胃酸过多

2.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设计实验鉴别这两种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