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正确的方案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或改进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分析或改进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画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
________.
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为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现象:
氢气燃烧,发出________色火焰,瓶壁发热.
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

    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淡蓝    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
分析: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为达到实验目的,应控制变量,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根据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瓶壁发热进行分析;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
解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为达到实验目的,应控制变量,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瓶壁发热;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因此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
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淡蓝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装置图、控制变量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氢气的燃烧现象等问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这属于氢气的
物理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用氢气吹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上升
用氢气吹气球,放在空气中,气球上升

(2)欲点燃氢气,试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
纯度
纯度
,以防发生
燃烧爆炸
燃烧爆炸

(3)某同学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反应前,检察氢气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他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经检验,所收集的氢气不纯,但该同学的验纯操作规范正确.那么你认为造成所收集的氢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要具体指出操作上的原因)
没有将发生装置中原来有的空气排尽
没有将发生装置中原来有的空气排尽
如果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

(4)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请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①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
应将试管口的橡皮塞去掉
应将试管口的橡皮塞去掉

(5)通过以上实验,可总结出氢气具有下列化学性质:①
还原性
还原性
;②
可燃性
可燃性

由上述化学性质可知,氢气具有以下用途:①
作还原剂
作还原剂
;②
做燃料
做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浦东新区一模)正确的方案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或改进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及现象 分析或改进
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画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
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为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两烧杯中水的温度都控制为40℃或40℃以上;一个通氧气,一个不通氧气.
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现象:
氢气燃烧,发出
淡蓝
淡蓝
色火焰,瓶壁发热.
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
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
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连云港)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Zn+H2SO4═ZnSO4+H2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吸收水
吸收水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测得:①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1:80
11:80
,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1:8
.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
在D装置后面再连接一个干燥管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姐同学用改进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 b以外,溶液的颜色有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②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是否会影响水测定结果
不影响
不影响
(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是Cu2O 和Cu; 猜想②是
Cu2O
Cu2O
                   
【拓展猜想】丁同学想利用改进后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后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D装置
D装置
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
成立(填①或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 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        成立(填①或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