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A.B.C.三种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分别写出它们跟氢元素结合的化合物分子式:
A.H2O B.NH3 C.H2S.

分析 依据课本已有知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然后做出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与氢元素结合形成水;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与氢元素结合形成氨气;C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是硫元素,与氢元素结合形成硫化氢,
故填:H2O,NH3,H2S.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地壳中以及空气中的元素,同时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属于基础性考查,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能形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B.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有机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氢气、乙醇、石油B.生铁、碳酸钙、矿泉水
C.红磷、一氧化碳、空气D.氨气、葡萄糖、冰水共存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编号).在加入药品前,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D(填字母),这种收集方法怎样判断氧气收集满了: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下列符号的“2”各表示什么意义
(1)H2O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2CO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
(3)O2-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4)$\stackrel{-2}{O}$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鉴定淀粉存在时,常用碘液,这是因为(  )
A.有机物遇碘变成蓝色B.碘遇有机物变成蓝色
C.淀粉遇碘变成蓝色D.碘液中有蓝色染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实验小组的图象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作出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l2与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设计】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排除了猜想(A),你认为排除猜想(A)的理由是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A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猜想(B)正确
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猜想(C)正确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正确.
【交流反思】
为确定猜想(C)正确,下列几种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D(填字母).
A.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粉冒气泡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涂抹在pH试纸上,测溶液的pH<7
D.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R(可能是银、镁、铁中的一种)的混合粉末.欲确定R的成分,请你一起完成:

(1)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R不可能是银.
(2)若得到浅绿色溶液,则R是铁.R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B.酱油C.蒸馏水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