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取某单一成分的溶液X三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硝酸铵溶液、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中,充分振荡,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加入物质 | 硝酸铵溶液 | 碳酸钠溶液 | 硫酸镁溶液 |
实验现象 |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生成白色沉淀 | 生成白色沉淀 |
A.该溶液X一定呈碱性B.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无色酚酞试液,酚酞溶液变红色
C.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Ca2+ D.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沉淀加入稀硝酸无任何变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中的现象:加入硝酸铵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X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X中可能含有,因此X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A.根据溶液X中加入硝酸铵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结合NH4+的性质,溶液X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一定呈碱性,选项A正确;
B. 溶液X含有氢氧根离子与硝酸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氨气,氨气通入无色酚酞试液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选项B正确;
C.溶液X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X中可能含有,选项C正确;
D. 根据分析,溶液X可能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镁反应都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会稀硝酸反应,沉淀会减少或消失,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他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题:
(1)物质B、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2)反应①②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反应③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
(3)反应①、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否相同?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中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在A~E中选取)。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3
b. H2
c.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同学通过资料发现,向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出现以下现象。继而对氯化钙与两种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Na2CO3 | NaHCO3 | |
现象一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和气泡 |
现象二 | 产生沉淀 | 产生沉淀 |
现象三 | 产生沉淀 | 无沉淀 |
(查阅资料)
①
②Ca(HCO3)2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
实验一: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现象如下表。
浓度 | Na2CO3 | NaHCO3 |
10%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有较多气泡产生 |
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30 s后有少量气泡产生 |
1%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10滴出现浑浊 |
0.5% | 滴加1滴出现白色沉淀 | 滴加52滴出现浑浊 |
实验二:如图进行实验。70℃恒温水浴下,向10 mL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滴加10%的CaCl2溶液,测得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NaHCO3的俗称是________。
(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补全NaHCO3与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H2O。
(4)实验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一中,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________。
(6)小组同学发现的资料,现象三的NaHCO3溶液中无沉淀,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对酒精灯内、外焰温度高低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
(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_____。(填“高”或“低”)
实验二: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 焰心 | 内焰 | 外焰 |
平均温度/℃ | 432 | 666 | 520 |
(2)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论不一致?
(查阅资料)①实验一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
②锌的熔点为419.5℃,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
(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二哪个结论更准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外焰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1将U型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
(现象与结论)
实验现象 | 结论 |
(3)U型锌丝_____(填“上”或“下”)端先发生弯折 | 实验二的结论正确 |
(反思与评价)
(4)U型锌丝加热之前_____(填“应该”或“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_____。
(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型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_____。(用文字表述或仿照图2画图表示均可)
(6)请阐述用U型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_____(答2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根据金属性质的差异,工业上常采用电解法、火法、湿法等不同的金属冶炼方法。
(1)钠 —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目前,工业上多采用电解氯化钠的方法生产金属钠。在电解熔融氯化钠获得金属钠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能做消毒剂的气体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铜 — 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火法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金属铜。(反应原理为Cu2(OH)2CO32CuO + H2O + CO2↑,CuO + C Cu + CO↑,2CuO + C 2Cu + CO2↑)另外,西汉时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说法,到了宋代和元代, “胆铜法”(铁与硫酸铜反应)成为湿法炼铜的重要方法之一。
①下列关于“胆铜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填序号)。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说明了金属铁的活动性比铜弱
C 硫酸铜溶液不能用铁桶存放 D 反应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②与“火法”炼铜相比,“湿法”炼铜的优点有(至少答一条)________。
(3)镁—21世纪大有前途的绿色金属材料镁合金坚硬、轻盈又耐热,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飞机等领域的生产制造,被誉为 “国防元素”,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提镁产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小路同学在实验室中欲测定某海水样品中MgCl2的含量。她取了1.0 L该海水样品,逐步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实验中生成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试计算:
①当滴入NaOH溶液40g时(即A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
②该海水样品中MgCl2的质量_____?(精确至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N2(O2) | 通过灼热的木炭 |
B | KC1固体(MnO2) |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NO3溶液(CuSO4) | 加入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
D | Cu(NO3)2溶液(HNO3) | 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本第152页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其中设计了如下实验:
你看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______;
如果不做实验(1),在实验(2)中也只放乒乓球小片或滤纸小片,“能”或“不能”得出你的结论?(在选项上打“√”)______
能( )不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干燥的氢气(已知H2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水),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3)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