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饱和的石灰水与碳酸钠浓溶液反应时发现,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得到的沉淀总是很少,于是对该实验进行进一步如下探究活动。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得到的沉淀总是很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2)两种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对得到的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猜想二成立的可能性比较大,为确认猜想二成立,他们不再用含钙元素的试剂进行检验,而用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试剂进行验证,请你写出这三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答案】 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较小,得到沉淀少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和) (或)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得到的沉淀总是很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浓度较小,得到沉淀少。
(2)氢氧化钙过量,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猜想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和)。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这是因为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有气泡产生;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反应过程中都有明显现象;答案合理即可;
故填:(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和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完成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 2NaClO2= 2ClO2+________。
(2)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3)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80gM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溶液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
③在40℃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④若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从C点对应的溶液获得M的晶体,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5)实验室用68g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若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最多可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醛(CH2O) 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由于甲醛影响人体健康,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甲醛浓度不高于0.08 mg/m。下面介绍几种吸收甲醛的方法。
活性炭包活性炭内部有大量细微孔道,可吸附甲醛。
空气净化器其内置主要有电机和滤网。电机可加快抽入气体的循环流动速度。滤网除活性炭滤网外,还有静电驻极过滤网、光触媒滤网等。静电驻极过滤网靠静电力捕获带电微粒,但不能捕获甲醛。光触媒滤网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物质,该物质可杀菌和分解甲醛等有机污染物。
植物某小组在3个密闭容器内分别放入吊兰、绿萝和芦荟,测定0 ~ 24 h甲醛的浓度,计算不同植物对甲醛的去除率(见表),比较其吸收效果,并绘制了吊兰的吸收曲线(如图)。柚子皮和菠萝不具有吸附性,也不与甲醛反应,常温下只能靠自身的气味掩盖甲醛的味道。
吊兰 | 绿萝 | 芦荟 | |
0 h时甲醛的 浓度(mg/m3) | 0.88 | 0.80 | 1.13 |
24 h时甲醛的 浓度(mg/m3) | 0.13 | 0.07 | 0.19 |
去除率(%) | 85.2 | 91.3 | 83.2 |
以上方法效果不一,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CH2O) 属于______(填序号,下同)。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2)空气净化器吸收甲醛比活性炭包效率高的原因是______(答1条即可)。
(3)依图分析,吊兰吸收效率最高的时间是______。
A 0 ~ 1 h
B 1 ~ 2 h
C 7 ~ 8 h
(4)依表判断,吸收效果最好的植物是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甲醛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但使用时需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
B 空气净化器的每层滤网都可以吸收甲醛
C 本实验中,3种植物都不能使密闭容器内甲醛含量降低至国家标准以下
D 柚子皮和菠萝吸收甲醛的效果较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2°C时,完全溶解ag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③t2°C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_______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
(2)将45g10%的氯化钠溶液配成为0.9%的氯化钠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酸铁常用作制革、炸药、造纸、瓷器、肥料及医疗上的口服泻药等。其可以用海水为原料制取。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含有氯化钠,还含有氯化镁及各种元素的其它盐。以下是硫酸镁的制作流程:
(1)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
(2) 写出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 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推测,以海水中氯化钠为原料,经过化学变化,还可以制取____________物质(写出一种即可),你的推测理由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固体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现象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无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混合物温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高效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个甲分子,同时消耗1个乙分子
B.反应每消耗28g甲,可生成44g丙
C.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D.该过程体现了催化剂吸附微粒的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在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部分缺损的碳酸钠溶液,为测定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20g该碳酸钠溶液于小烧杯中,逐滴加入11.1%的氯化钙溶液,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溶液pH变化曲线。请回答: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氯化钙的质量是_____g。
(2)当滴入氯化钙溶液10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3)计算小明测得的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