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生理盐水 B.医用碘酒 C.高锰酸钾溶液 D.医用酒精

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的坐标纸上绘图)________

②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现有氯化钠和硝酸钾各40g 30℃时,分别加入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溶质名称), 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④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4)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写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在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________

【答案】煮沸 【答题空2】ACD 【答题空4】24 氯化钠 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 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答题空8】3FeO + H2O Fe3O4 + H2 氢气、氧气

【解析】

1)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固体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2A.生理盐水中的溶剂为水,选项正确;

B.医用碘酒中的溶剂为酒精,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溶剂为水,选项正确;

D.医用酒精中的溶剂也是水,选项正确,故填ACD

3)①由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较大,故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画为: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约在2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故填24

③由表可知,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所以形成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故填将该不饱和溶液加热蒸发至有少量晶体析出后,冷却至30℃。

④该句话的含义是在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故填在6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110 g硝酸钾。

4)①反应Ⅱ的反应是氧化亚铁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FeO + H2O Fe3O4 + H2

②由图分析可知,上述循环过程中,最终得到的产品是氢气和氧气,故填氢气、氧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化钾(KI)保存不当会变质。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KI变质的因素。

(提出问题1 KI变质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

KI为白色粉末,暴露在空气中或久置会被氧化为碘(I2)而泛黄变质。

碘水中含较多KI时,滴加淀粉溶液显紫色或蓝紫色

(进行实验)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固体变潮、表面变微黄

固体无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无其他明显现象

固体变潮、表面变黄

继续实验:取实验1中少量微黄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取实验4中少量黄色固体溶解,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紫色。

(解释与结论)

(1)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

(2)对比实验_______,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

(3)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_______

(4)CO2的作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根据守恒观:10g镁条与10g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20g氧化镁

C. 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 根据结构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核内质子数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这两种气体研究如下:

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

(1)写出A图中有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写出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

(3)在化学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图B所示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制二氧化碳也可选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用图D装置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将石灰石放在铜丝网中,该实验说明了铜____(填“能”或“不能”)和稀盐酸发生反应。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氧气的收集研究:

(1)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

①如图E所示的装置可以测定一段时间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

②如图F所示的装置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该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

③已知:CO2和SO2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实验一: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说明相同条件下SO2比CO2_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

实验二:已知镁条可以在CO2中剧列燃烧: 2Mg+CO22MgO+C,试推测镁条在SO2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__________

(2)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氧气的体积分数(%)

79.7

79.6

79.9

88.4

89.0

87.9

90.0

89.8

89.3

氧气的平均体积分数(%)

79.7

88.4

89.7

数据①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4)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 H2CO3

D.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Mg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Na2O2,淡黄色固体)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氧气,并生成碳酸钠,且伴有能量的释放。

(1)如图1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①______;②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③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②的原因______

(2)为验证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在常温下反应产生氧气,设计了图2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有吸水性,且既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与氧气反应)。

B瓶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二氧化碳,C瓶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B瓶吸收完,则C瓶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写名称)。

②为验证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采用的验证方法是______

③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装置适当组合可用于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备和收集。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类型)。

(3)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装置B与装置A相比,优点是_____

(4)C装置正放桌面,用于收集A装置中生成的氧气,则a接_____(选填b”或“c”):若将C装满水,用于收集A装置中生成的氢气,则a接_____(选填“b”或“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3℃时,X的饱和溶液一定比Y的不饱和溶液浓

B. t2℃时,等质量的XY的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C. 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D. t3℃时的X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