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丹阳市二模)某兴趣小组在复习铁的冶炼时,在参考资料上发现以下一段文字: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CO2.他们不禁产生了疑问:书本119页的实验中,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真的是Fe粉吗?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Fe粉和Fe3O4粉末能被磁铁吸引而FeO(黑色)不能;
资料二:Fe3O4中铁元素有+2、+3两种化合价,其化学式可用FeO?Fe2O3 的形式表示;
【提出猜想】黑色物质可能是Fe3O4、FeO和Fe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收集了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少量黑色物质用磁铁吸引 黑色物质全部被磁铁吸引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30%热的盐酸中 无气泡、溶液颜色变成黄绿色
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任何现象
【实验结论】
(1)甲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
FeO
FeO
,乙、丙实验现象说明黑色物质中没有
Fe
Fe

(2)生成的黑色物质应为Fe3O4
(3)写出黑色粉末和热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拓展探究】同学们对Fe3O4产生了兴趣,从参考资料中找到了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
【生产流程】

【查阅资料】
资料一: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3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14.0 17.0 25.0 33.0 35.3 33.0 30.5 27.0
资料二:Fe(OH)2受氧气氧化反应原理为:4Fe(OH)2+2H2O+O2=4Fe(OH)3
资料三:获得Fe3O4的反应原理为:Fe(OH)2+2Fe(OH)3
  △  
.
 
Fe3O4+4H2O
【问题讨论】
(1)溶解时,用50℃至80℃的热水目的是
在50℃~80℃时,硫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大,有利于溶解的更多,提高产率
在50℃~80℃时,硫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大,有利于溶解的更多,提高产率

(2)写出加入适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FeSO4═Fe(OH)2↓+Na2SO4
2NaOH+FeSO4═Fe(OH)2↓+Na2SO4

(3)上述过程中,要控制“通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
控制Fe(OH)2转化为Fe(OH)3的量[或防止Fe(OH)2完全转化为Fe(OH)3]
控制Fe(OH)2转化为Fe(OH)3的量[或防止Fe(OH)2完全转化为Fe(OH)3]

(4)要使四氧化三铁的产率最高,则上述流程中产生的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
90:214(或45:107)
90:214(或45:107)

(5)副产品P是硫酸钠,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
c
c
a
a
→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组成确定】为确定用以上方法制得的四氧化三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同学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难溶性碱受热时能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资料二:Fe2O3和CO反应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先生成Fe3O4,再生成FeO(黑色),最后生成Fe;
【提出猜想】Fe3O4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Fe2O3和FeO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同学们称取了23.28g该Fe3O4样品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分析】因探究思路不同,兴趣小组分成甲、乙两小组.
甲组:
(1)该组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确认该Fe3O4样品中的杂质.B中的最佳试剂是_
(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
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3)乙组同学认为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会偏小而影响计算、分析,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CO从B中溶液里逸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蒸气
CO从B中溶液里逸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蒸气

乙组:
利用仪器测定并绘制成反应过程中A装置中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右图).
(1)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3O4+CO
 高温 
.
 
3FeO+CO2
Fe3O4+CO
 高温 
.
 
3FeO+CO2

(2)通过计算确定: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Fe2O3
Fe2O3
,其中含Fe3O4的质量是
20.88
20.88
g.(不需要写过程)
分析:【实验结论】:(1)根据FeO(黑色)和铁的性质进行解答;(3)根据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解答;
【问题讨论】:(1)根据硫酸亚铁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解答;(2)根据碱和盐反应进行解答;(3)根据反应条件可以影响反应的产物进行解答;(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5)根据硫酸钠的溶解性以及固体物质的分离方法进行解答;
【实验分析】甲组:(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进行解答;(2)根据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的作用进行解答;(3)根据一氧化碳从B装置中流出要带走水蒸气进行解答;
乙组:(1)根据反应进行程度判断;(2)根据氧元素的含量进行判断.
解答:解:【实验结论】:(1)实验甲中看到黑色物质全部被磁铁吸引,说明没有氧化亚铁;实验丙中取少量黑色物质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无任何现象,说明没有铁;
(3)根据实验可知黑色固体为Fe3O4,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问题讨论】:(1)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可知,在50℃至80℃的热水中,硫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大,利于溶解更多的硫酸亚铁,提高产率;
(2)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FeSO4═Fe(OH)2↓+Na2SO4
(3)上述过程中,要控制“通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Fe(OH)2 转化为Fe(OH)3的量[或防止Fe(OH)2 完全转化为Fe(OH)3];
(4)要使四氧化三铁的产率最高,则上述流程中产生的Fe(OH)2和Fe(OH)3的个数比为1:2,所以最佳质量比为90:214(或45:107);
(5)根据硫酸钠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再过滤,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钠;操作顺序是b→C→a→d;
【实验分析】甲组:(1)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很小,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二氧化碳溶解水的能力也不大,不能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稀盐酸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只有氢氧化钠溶液保证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故选用氢氧化钠浓溶液;
(2)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加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③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3)CO从B中溶液里逸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蒸气,而影响计算样品中杂质的质量;
乙组:(1)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3O4+CO
 高温 
.
 
3FeO+CO2
(2)到700℃时只剩下铁,即此时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为铁单质.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16.80g
23.28g
×100%
%=72.16%,而Fe3O4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56×3
56×3+16×4
×100%=72.4%;FeO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56
56+16
×100%≈77.8%;Fe2O3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56×2
56×2+16×3
×100%=70%,所以该Fe3O4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Fe2O3
设混合物中含Fe3O4的质量为x.
则x×
56×3
56×3+16×4
×100%+(23.28g-x)=
56×2
56×2+16×3
×100%=16.80g
x=20.88g.
故答案为:【实验结论】:(1)FeO;Fe;
(3)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问题讨论】:
(1)在50℃~80℃时,硫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大,有利于溶解的更多,提高产率;
(2)2NaOH+FeSO4═Fe(OH)2↓+Na2SO4
(3)控制Fe(OH)2 转化为Fe(OH)3的量[或防止Fe(OH)2 完全转化为Fe(OH)3];
(4)90:214(或45:107);
(5)b→C→a→d;
【实验分析】甲组:(1)②;
(2)③将装置中的CO2送入NaOH溶液中;
(3)CO从B中溶液里逸出时会带出部分水蒸气;
乙组:(1)Fe3O4+CO
 高温 
.
 
3FeO+CO2
(2)Fe2O3;20.88g.
点评:本题考查一氧化碳还原铁的氧化物的步骤、现象、化学反应式的书写,以及用不同的方法验证铁的存在,需要同学们具有比较全面的化学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丹阳市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合理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丹阳市二模)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丹阳市二模)小林同学对所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须辨清的物质 B.化学与生活
干冰不是冰--是固体二氧化碳
纯碱不是碱--是盐
硬水软化--用活性炭吸附
高温爆炒新鲜蔬菜--会破坏维生素C
C.安全知识 D.用化学观点解释诗句
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煤气泄漏--关闭气阀、严禁烟火
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春蚕到死丝方尽--丝的成分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丹阳市二模)学好化学可以避免生活中的盲目行为.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露事故使“吃碘防辐射”之说成为热点话题,并在社会上造成短暂的“盐荒”.其实我国加碘盐产量和储备都非常充足.右图是某品牌加碘盐的标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1?丹阳市二模)下列曲线图与实验事实不一致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