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取固体药品时,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判断;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C、根据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判断;
D、根据液体药品使用时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取用;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B、若未说明用量,取用固体要盖满试管底部.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C、有些块状药品取用时可用镊子取.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D、为防止污染药品,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表示.

【探究一】
碱式碳酸镁的制备碱式碳酸镁可用MgCO3和(NH4)2CO3
作原料制备.取一定量的原料放入三颈烧瓶中,并将三颈烧瓶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预定的氨水,待温度到达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保持10分钟,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滤出的固体在120℃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①搅拌的目的是
加快原料的溶解速度
加快原料的溶解速度
;②选择水浴加热方式,其优点是
受热均匀
受热均匀

(2)所得碱式碳酸镁产品中常检出有少量Cl-,其原因是混有
NH4Cl
NH4Cl
(填化学式).
(3)图1设计实验检验碱式碳酸镁中含有Cl-
实   验   操   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溶解,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②再向上述所得溶液加
硝酸银
硝酸银
溶液
现象①
有气泡产生
有气泡产生

现象②
有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含有Cl-
【探究二】定量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现利用图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碱式碳酸镁中MgCO3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②③④
②③④
.(填序号)
①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②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④盐酸未滴加过量
(2)为减少误差,现采取一些措施: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
(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将装置B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带孔球泡,可以提高
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
;在装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个装有
碱石灰
碱石灰
(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的干燥管.
(3)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试计算样品中Mg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表示.

【探究一】
碱式碳酸镁的制备碱式碳酸镁可用MgCO3和(NH4)2CO3
作原料制备.取一定量的原料放入三颈烧瓶中,并将三颈烧瓶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预定的氨水,待温度到达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保持10分钟,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滤出的固体在120℃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①搅拌的目的是______;②选择水浴加热方式,其优点是______.
(2)所得碱式碳酸镁产品中常检出有少量Cl-,其原因是混有______(填化学式).
(3)图1设计实验检验碱式碳酸镁中含有Cl-
实  验  操  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溶解,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②再向上述所得溶液加______溶液
现象①______;
现象②______;
含有Cl-
【探究二】定量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现利用图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碱式碳酸镁中MgCO3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②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④盐酸未滴加过量
(2)为减少误差,现采取一些措施: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______(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将装置B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带孔球泡,可以提高______;在装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个装有______(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的干燥管.
(3)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试计算样品中Mg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