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结合下图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填代号),反应方程式为___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G所示的实验,最好用____法收集氧气。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____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___,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填"①或②" )端进入。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____。
【答案】试管 锥形瓶 A 2KClO32KCl+3O2↑ 排水 温度末达到铁丝着火点(合理即可) 3Fe+2O2Fe3O4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关闭导气中的活塞
【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a是试管,b是锥形瓶;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洁的氧气,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做铁丝燃烧时,需要在集气瓶中装入少量水,所以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图 H 所示的实验,发现 H 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可能是: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氧气不纯等;G 中铁丝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石灰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
(4) 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以通关关闭导气管中的活塞来控制反应。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图。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 B |
(1)A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O2可用排水法收集,其原因是________。 | (1)B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中长颈漏斗底端伸入液体内的原因是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复方冬青油软膏具有强力迅速镇痛作用,其有效成分的分子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8H8O3
B.该物质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3
C.该物质是由 8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及进行性质实验的部分装置。
(1) 大理石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某实验中取用了100g大理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4.4g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2)检验装置气密性,按图连接装置,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再加水至A的下端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若观察到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3)加入药品。添加块状大理石固体时,为避免打破锥形瓶,应将锥形瓶______________,再放入固体。添加盐酸时,将稀盐酸从_______(填仪器A的名称)倒入锥形瓶至_________。
(4)如图所示,向放置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稀硫酸和锌粒作为反应物来制取氢气,请你分析后判断,能否用上面A图中的整套装置来制取氢气?答: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是初中所学的常见物质。B、C、D常温下为气体,且B、C组成元素相同,A、E是黑色粉末。它们转化关系如下(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反应;
(3)列举一例B在生活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____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
(2)表示阴离子的有___________;
(3)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
(4)B和D形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1673年,玻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曲颈瓶中加热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冷却后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与原来金属相比质量增加了。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①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大火上加热,银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1)由“燃素学说”可知,物质燃烧后质量应该减少。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可以推翻“燃素学说”的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是基于金属加热后,增加的质量并非来自燃素而是来自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玻义耳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
A.分析问题应该全面、严谨
B.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药品的选择
C.定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科学研究既要尊重事实,也要勇于创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