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可能含有Mg B. 滤液中一定不含CuCl2
C. 滤液中一定有FeCl2和MgCl2 D. 滤液中一定含MgCl2,可能FeCl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上海市闵行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小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进行还原氧化铜实验并验证有关气体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开始时,先_____(选填“通气体”或“加热”),目的是__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小红同学认为进入C中气体是CO2、CO、H2O,但上述A~E装置不能验证小红同学的观点,装置正确的连接是A→B→______。
③小兰同学认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实验停止加热前应先断开B和C的连接,小明同学认为不需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实验后小高同学又指出:上图装置的尾气处理E也可以用F装置代替,F装置的作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而且耐腐蚀性能更好
B. 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C.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 大多数金属为电的良导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高锰酸钾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3)第二、三周期的元素排列从左至右所遵循的规律是____(写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象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B. 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 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B. 碳酸钙 大理石 CaCO3
C. 汞 水银 Hg D. 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新疆阜康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根据图示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在不改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3)t2℃时40g a物质加入到60g水中不断搅拌,溶液质量为 g。
(4)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填选项序号)。
Ⅰ.a>b=c Ⅱ.a=b>c Ⅲ.a>b>c Ⅳ.b > a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苏省泰安市九年级中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可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但同 学们在分组实验中,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如图1所示),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 有的石灰水未变浑浊;有的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了(沉淀消失)。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I.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Ⅱ.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石灰水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与石灰水的浓度、通入二氧化碳的时间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提示:①实验中所用盐酸与分组实验所用盐酸相同;
②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步骤1:分别取一定体积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与一定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成50mL溶液.
步骤2:分别向50mL溶液中通入一段时间的二氧化碳,记录现象.
实验序号 | V饱和石灰水/mL | V蒸馏水 /mL | 出现现象所需时间/s | |||
开始浑浊 | 明显浑浊 | 沉淀减少 | 是否澄清 | |||
① | 50 | 0 | 19 | 56 | 366 | 持续通入CO28min以上,沉淀不能完全消失 |
② | 40 | 10 | 24 | 51 | 245 | |
③ | 30 | 20 | 25 | 44 | 128 | |
④ | 20 | 30 | 27 | 35 | 67 | 89s后完全澄清 |
⑤ | 10 | 40 | 通3min以上,均无明显现象 |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中,所用石灰水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分析,猜想 I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猜想Ⅱ、Ⅲ成立。
【反思与评价】
(5)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为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你的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