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一瓶Na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NaCl晶体,则


  1. A.
    晶体质量减少
  2. B.
    溶液的质量增大
  3. C.
    晶体的质量不变
  4. D.
    溶质的质量增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北京)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水”有很多种.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D
D
(填字母序号).
A、河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2)电解水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通电 
.
 
2H2↑+O2
2H2O
 通电 
.
 
2H2↑+O2

(3)水是重要的溶剂和化工原料.氯碱工业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获得烧碱等化工产品,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
①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9:25
9:25

②烧碱可用于处理硫酸泄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使瓶内压强变大,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金坛市模拟)以下是我市今年初三学生参加化学实验技能考查的内容“二氧化碳制法和性质”.
提供的药品有: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石灰石、碳酸钠、澄清石灰水  浓NaOH溶液、饱和NaHCO3 溶液
提供的常用仪器有:

(资料:二氧化碳在饱和的NaHCO3 溶液中的溶解量可忽略不计)
【考场片段】
(1)甲同学:第一步选择仪器
①②③
①②③
 (填仪器编号)组装好发生装置;
第二步向装置中加入药品.结果反应剧烈并迅速停止,她都没来得及收集气体.
你认为甲所取的固体药品是
碳酸钠
碳酸钠
,操作中缺少的主要步骤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通常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乙同学准备利用上述药品制一瓶干燥且纯净的CO2气体,并检验CO2的性质,设计如下装置.

Ⅰ.B瓶中的试剂是为了
吸收CO2的HCl
吸收CO2的HCl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C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浓硫酸
浓硫酸

Ⅱ.乙同学认为A装置比甲组装的发生装置使用更方便,理由是:
随关随停
随关随停

Ⅲ.现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与D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是
C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现在市场上出售一种“污渍爆炸盐”,宣称“含天然活性氧,能在瞬间去除洗衣粉难以除去的多种顽固污渍”.小强同学对这种“污渍爆炸盐”的化学成分非常感兴趣,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相关资料】: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广泛应用的主要洗涤助剂之一.
【猜想】:“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可能是过碳酸钠.
【设计与实验】小强同学设计的主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你运用初中所学知识,帮助小强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序号 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实验现象 操作目的
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黑色固体);在分液漏斗a中加入新配制的“污渍爆炸盐”的饱和水溶液;在分液漏斗b中加入
稀盐酸
稀盐酸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
打开分液漏斗a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检验过氧化氢分解
检验过氧化氢分解
然后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导管口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导管口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②步操作得到的结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过氧化氢.
待②步反应停止后,打开分液漏斗b的活塞,放出适量溶液后,关闭活塞. 生成大量无色气体.
检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检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验证生成气体的成分
第③步操作得到的结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
【实验的初步结论】:小强认为“污渍爆炸盐”溶于水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所以“污渍爆炸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
【反思与评价】:根据探究经历,我知道还可以用红砖粉末等代替,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操作③中加入b中液体能产生所验证的气体,除碳酸钠等碳酸盐外,另一种俗名为小苏打的碳酸氢盐也有如此特性,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除去NaCl溶液中的杂质Ba(OH)2,若只准加入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是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易挥发、呈碱性.如果实验室要收集一瓶氨气,应采取的收集方法是
向下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用湿润的pH试纸伸入集气瓶中,试纸呈
色.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侯德榜
侯德榜
先生发明的制碱原理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用
过滤
过滤
的方法可以把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在制取NaHCO3时,先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的目的是
使CO2更易被吸收
使CO2更易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鼓楼区一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1)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如图装置的实验.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CO2+Ca(OH)2=CaCO3↓+H2O

(2)以前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为:将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加热,控制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转入蒸发皿中灼烧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g/100g水)

温度
溶解度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 - - -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
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
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

②过滤所得母液中含有NaHCO3、NaCl、NH4Cl、NH4HCO3,加入适当试剂并作进一步处理,使
NaCl
NaCl
(填化学式)循环使用,回收得到NH4Cl晶体.
(3)分别取碳酸氢钠4.2g和碳酸钠5.3g放入相同大小的锥形瓶中,分别在密闭条件下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盐酸(足量).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出生成气体的体积,得到时间-体积关系曲线图应为
B
B


通过分析和计算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