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水是生命之源爱护环境防止水污染,刻不容缓。为此,九年级化学探究性学习小组对水质状况进行有关检测:
(1)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
(2)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水可以电解,水可以电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若要鉴别软水与硬水,可以加入_____进行鉴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氰氨基化钙(CaCN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X=CaCN2+CO↑+H2↑+CO2↑.该反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有害的气体产物B. 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少
C. X的化学式为HCNOD. X溶液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其产物,装置如下: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
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
(1)步骤一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试剂是_______(填名称);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填名称)。
(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立候氏制碱法为纯碱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图1是候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图2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制碱的主要反应原理:NaCl+NH3+CO2+H2O=NH4Cl+NaHCO3,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析出?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该过程中除水外.能够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3)写出NaHCO3→Na2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50°C时,向100g水中加入55g氯化铵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为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60°C时,向等质量的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铵中,分别加人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__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_____;金属B是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判断步骤②中稀硫酸是否适量依据是:_____。
(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_____(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是全社会应该倡导的生活方式。
(1)在炉灶中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2)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3)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两步:①SO2在空气中被粉尘催化,发生氧化反应后得到SO3;②SO3 与水化合形成硫酸。其中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低碳生活”是倡导减少___________的排放。
(5)氢气能作为燃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