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 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 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
物质具有可燃性
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
达到着火点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
可燃的、能挥发
可燃的、能挥发
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
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
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分析:(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的物质为气体,具有可燃性;
(3)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4)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解答: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故答案为: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2)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为气体,具有可燃性;
故答案为:可燃的、能挥发.
(3)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蜡烛熄灭.
故答案为:铜线圈散热,使烛火周围的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烛芯处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4)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火上方铜丝网散热,使烛温度降到烛火中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烛火中的可燃物会透过铜丝网,但无法燃烧.
点评: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缺一不可.物质燃烧的条件是考查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________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1816年,科学家戴维设计出安全矿灯,挽救了成千上万名矿工的生命.其设计的关键,是在火焰的上方放置一个铜丝网,这样矿灯火焰就不会漏出来引爆矿井里的可燃气体了.为理解这一设计,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文字
记录
将金属导管伸入燃着的蜡烛内焰,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将一个铜线圈,罩住蜡烛火焰,空气会流通,但烛火由上而下熄灭了.将一个铜丝网,平贴在蜡烛火焰上,火焰被“压弯”,但没有熄灭.
实验图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Ⅰ可说明,蜡烛内焰中有______的物质存在.
(3)实验Ⅱ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4)实验Ⅲ中,火焰无法透过铜网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