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A-J是常见的物质,其中A、B、G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J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根据它们如图的转化关系,请完成下列各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A碳;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E→G: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C→J:CO2+Ca(OH)2═CaCO3↓+H2O;
(3)G→D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B反应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分析 根据题意,A、B、G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A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C,结合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G为铁;J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J为碳酸钙,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I为石灰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为硫酸铜溶液,铜加热生成氧化铜;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B、G是黑色粉末,D是红色固体,AB在高温下反应生成D和C,结合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A、B为碳和氧化铜,D为铜,C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则A为碳、B为氧化铜,E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G为铁;J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J为碳酸钙,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I为石灰水;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则H为硫酸铜溶液,铜加热生成氧化铜.
(1)A为碳.
(2)E→G,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C→J,即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G→D,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B,铜加热生成氧化铜,反应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故答案为:(1)碳;(2)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O2+Ca(OH)2═CaCO3↓+H2O;(3)置换反应;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MCO3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
(1)某碳酸盐样品MCO3,为确定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友情提醒:①MCO3$\frac{\underline{\;\;△\;\;}}{\;}$MO+CO2↑②,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③不考虑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0g;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④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⑤冷却到室温;⑥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
Ⅰ.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
Ⅱ.B装置量气管上方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缓慢下移(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Ⅳ.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在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组别样品质量CO2体积
第1组10g2.239L
第2组10g2.241L
第3组10g2.240L
(2)某研究小组使用上述装置测定M的相对原子质 量,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取3组数据的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得到CO2的体积为2.240  L.又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1.964g/L,则生成CO2的质量约是4.4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据此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值.(写出计算M相对原子质量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已知X、Y、Z三种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分别是+3、+6、-2价,且Y、Z形成原子团的化合价为-2价,则X与Y、Z形成的原子团结合而成的化学式是(  )
A.XYZB.XYZ4C.X2YZ4D.X2(YZ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老师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对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老师告诉同学们在家里自制汽水的配方如右图所示,其中小苏打是碳酸氢钠(NaHCO3)的俗称.
【设计方案】为了检验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小青、小燕和小苗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小青:打开汽水瓶盖,在瓶口放一个燃着的小木条,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小燕:取汽水样品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
小苗:振荡汽水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方案评价】老师指出,以上三个方案中,只有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即小苗(填“小青”或“小燕”或“小苗”)的方案是正确的.你认为另外两个方案不正确的理由是:小青的实验方案中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可能是氮气等;小燕的方案中,石蕊试液变红色,是碳酸导致的,还是柠檬酸导致的,无法确定.
【反思拓展】
你认为自制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是配方中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各100g溶液中均含有30g溶质
B.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_{4}^{2-}$、Fe3+、Na+、OH-B.K+、SO${\;}_{4}^{2-}$、Cu2+、NO${\;}_{3}^{-}$
C.Cl-、K+、SO${\;}_{4}^{2-}$、Na+D.H+、Cl-、CO${\;}_{3}^{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有四种气体,只用点燃的方法并结合提供的仪器及药品即可区分开来的是(  )
A.H2、O2、CO、CO2 (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H2、O2、CO、CH4 (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H2、O2、CO、CH4 (干冷的烧杯)
D.O2、CO、CO2、CH4(干冷的烧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写出反应方程式:灼热的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一种具有可燃性的单质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氧元素64%,将混合气体5g,先通入灼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可得白色沉淀物(  )
A.2.8gB.15gC.3gD.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