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2013?安庆一模)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① | 2.0g | | 330℃ | 100mL | t1 |
②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③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④ | 2.0g | MnO2 _________ g | 380℃ | 100mL | t4 |
(1)> 质量 化学性质
(2)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3)0.5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2KClO32KCl+3O2↑
解析试题分析:(1)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那么所用的反应时间就会减少,即实验①比实验②所用时间多,故t1>t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从图中数据看,KClO3的质量、温度、氧气的体积均相同,因此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
(3)从图中数据看,实验④中控制MnO2的质量为0.5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380℃时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考点:探究某物质能否充当催化剂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符号表示:
(1)7个钾原子 ;
(2)氮气 ;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
(4)分析KClO3中氯酸根的构成和化合价,则氯酸钙的化学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5分)中国网新闻中心报道,2014年3月30日菲律宾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递交所谓的南海主权仲裁请求,中方表示不接受仲裁。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海底蕴含大量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它是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和水形成的冰状固体,极易燃烧,是一种清洁能源。写出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属于 反应类型。(从“置换”、“复分解”、“化合”、“氧化”中选择)
(2)我国化学科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就是以海水“晒盐”得到的氯化钠为原料制得Na2CO3。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2C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 的。(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问答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
(1)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的原因:
。
(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做了一个实验。
①甲同学测定的数据有:木炭和坩埚的总质量m g,木炭充分灼烧后的灰烬和坩埚的总质量n g,m和n的关系为m n (选填“>”、“<”或“=”)。
②乙同学测定的数据有:铜片的质量x g,铜片充分加热后的质量y g,x和y的关系为x y(选填“>”、“<”或“=”)。
③丙同学测定的数据有:铁钉、硫酸铜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a g,铁钉、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和烧杯的总质量 b g,a和b的关系为a b(选填“>”、“<”或“=”)。
④上述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选填“甲”、“乙”、“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利用图中所给药品和他们一起进行研究。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3)实验后某试管底部有蓝色絮状沉淀,继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振荡后沉淀消失。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5)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只产生气泡。那么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6)实验结束时,他们将实验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后,他们猜想最终的废液可能呈酸性。为了验证猜想,利用上述实验中未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另选药品进行实验:取少量废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 ,观察现象,证明最终的废液呈酸性。实验后为了避免废液造成不良后果 ,他们对废液进行了恰当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①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②加热暗紫色固体D可以得到A和C.②一种淡黄色固体E可以在C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并伴随有刺激性气味产生.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 ;B ;C ;D ;E .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①②③有关的化学反应,并在括号内指出所属的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① ( );
② ( );
③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4分)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是酸,C、E是盐,而且C可用作钾肥,F是蓝色。它们相互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A + B ="=" C + 2D ② 2A + E ="=" F↓ + C ③ B + F ="=" E + 2D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 |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D.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由于( )
A.气体分子大,易被压缩 | 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 D.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