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 B.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
C.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 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Na2CO3 |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化学除杂,除杂的方法和原理值得同学们高度重视,首先选择的试剂能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该留下的物质反应,其次是不能带来新的杂质,方法应该除杂完全。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选择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会带来新的杂质硫酸钠无法出去,故除杂的试剂选择错误;B选项是正确的,铁是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铜不能,故通过过滤就可以区分两种金属;C选项浓硫酸不会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这里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选择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D选项是错误的,因为两种物质均会和稀盐酸发生反应,氧化物Fe2O3无法留下来。故选择答案B。
考点:考核化学除杂的合理性与方法。
点评:认真审题、仔细分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A.除去CO2中的CO(灼热的CuO) |
B.除去O2中的H2O蒸汽(CaO) |
C.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CaCl2溶液) |
D.除去C粉中的Cu粉(稀硫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先在表中空白处填写相关的内容,再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反应物Ⅰ | 反应物Ⅱ | 反应现象 | 说 明 |
AgNO3溶液 | NaCl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沉淀为AgCl,不溶于稀硝酸 |
BaCl2溶液 | Na2SO4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沉淀为BaSO4,不溶于稀硝酸 |
Na2CO3溶液 | | 生成白色沉淀 | 该沉淀为 ,溶于稀盐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有一瓶无色透明溶液,其溶质为BaCl2、Na2CO3、Ca(OH)2、Na2SO4中的一种,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后发生复分解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
(1)从上述实验中能否确定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哪一种物质? (填“能”或“不能”)
(2)向上述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同时有气体冒出.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3)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采用电解精制的饱和食盐水来制取NaOH,2NaCl+2H2O 2NaOH+H2↑+Cl2↑.但粗盐中含有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等,必须经过提纯才能使用.提纯中常用下列操作步骤:①用稍过量的NaOH除去MgCl2;②过滤;③用稍过量的BaCl2除去Na2SO4;④用稍过量的Na2CO3除去CaCl2等;⑤用稍过量的HCl除去NaOH、Na2CO3;则: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或 (填步骤编号);
(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还的一个目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CO(CO2)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CaCl2(HCl)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HCl(BaCl2)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FeSO4(CuSO4)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物质(杂质) | 操作方法 |
A | CO2(H2O) |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
B | Cu(CuO)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C | Na2SO4(Na2CO3) |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
D | FeCl2(CuCl2) |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室中,同学们用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l而不吸收CO2
A.①中固体反应物也可用Na2CO3代替 |
B.③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O2气体中已经不混有HCl气体 |
C.④中浓H2SO4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混有的H2O |
D.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⑤中的集气瓶中,可以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