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农村和公园里常用喷雾器喷洒农药,喷雾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缸压缩气体对内缸充气,当缸内压强达到某一值时,喷雾器便能正常工作.现有一喷雾器给葡萄喷洒硫酸铜溶液,需配制含硫酸铜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请回答:
(1)配制硫酸铜质量分数为4%的溶液5千克,需硫酸铜晶体(CuSO4•5H2O)312.5克.
(2)要使喷雾器内的溶液迅速喷出,则要利用打气筒对内缸充气.当内缸大气压力4.04×105帕时,喷雾器便能正常工作,若此时喷雾器内的溶液的总体积为4.807升,溶液质量为5千克,溶液的深度是0.4米.求喷雾器缸底所受的压强?

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计算液体压强,喷雾器缸底所受的压强=液体压强+内缸大气压强.

解答 解:(1)5kg4%硫酸铜溶液含溶质硫酸铜的质量为0.2kg,需称取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0.2kg÷($\frac{160}{250}$×100%)=0.3125kg=312.5g;
(2)溶液的密度ρ=$\frac{m}{V}$=$\frac{5kg}{4.807×1{0}^{-3}{m}^{3}}$=104×103kg/m3  p=ρgh
=104×103kg/m3×98N/kg×04m=40768×103Pa
  p=p+p=404×105Pa+408×103Pa=40808×105Pa
故答案为:(1)312.5;
(2)40808×105P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和化学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大,需要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3N2+6H2O═3Mg(OH)2↓+2NH3↑;
(2)镁条还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铁、铝、铜、银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以上金属中导电性最好的是银.
(2)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波,但是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比较铜、铁、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各组试剂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A.
A.铁、银和硫酸铜溶液  B.铜、银和氯化亚铁溶液
C.铜、铁和硝酸银溶液  D.铁、铜、银和稀盐酸
(4)据有关报导,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通过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实例菜刀要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5)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其意义在于节约金属资源 (答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检验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
B.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涤纶和羊毛纤维
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试管,b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A装置制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固体药品名称是大理石;
(3)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摔碎了的瓷碗很难拼合在一起--分子间存在斥力
B.排骨藕汤热的时候香气四溢--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两个化学反应,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b、c 分别是氧化物、单质和酸
B.气体b 能用排水法收集
C.甲、乙两反应中各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气体e 具有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气,并测定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利用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粉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3)收集气体,并测定该气体的密度密度为1.2572g/升
实验二: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升.那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frac{\underline{\;\;△\;\;}}{\;}$NaCl+N2↑+2H2O.
由以上两个实验测出的氮气密度不一样,请简述原因:因为空气中还有少量的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常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时会有在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用浓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将气体通入石灰水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会将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溶解.
(2)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AB
试管内药品1g块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1g粉末状大理石与5mL25%稀硫酸
现象和比较有少量气泡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加快.
(3)另一小组也进行了同类研究,用如图所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 CO2(反应物为稀硫酸和石灰石).
①当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在硫酸溶液中加入的氯化铵和对溶液  加热,其目的都是增大硫酸钙在溶液中的溶解能力.
②改进实验是为了收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按上图的方法,你认为相比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其改进的出发点是证明利用稀硫酸和石灰石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