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温室效应造成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增加,可能会杀死一些海洋生物,甚至会溶解掉部分海床,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

2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 填“大”或“小”,理由是什么?

【答案】1CO2 + H2O == H2CO3

2大,理由是:深海中压强增大,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就越大。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水酸度增加;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压强和温度,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3)钠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根据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它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形成 离子(填“阴”或“阳”)。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铁粉 D.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洋洋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正常人每分钟约呼吸30次,每次约吸入0.4L空气,请问一个人一昼夜吸入体内的氧气约为_____升?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分)为了防止水体污染并回收金属,某工厂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一定量铁粉搅拌充分混合过滤

(1)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2)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

1)自然界的水需要经过沉降、 、吸附、消毒等多步净化处理才能成为城市生活用水(即自来水)。

2)自来水中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需要经过进一步净化处理才能符合某些实验的要求。

若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则为硬水。可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实验室所用的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 (填分离方法)自来水制取。

在研究水的组成时,先将水电解(装置如图所示),再检验两极产物。经检验确定其产物分别为氧气和氢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需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防治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

C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后再排放

D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上层液体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

(2)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 (写其中一条)

(4)改进装置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她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是否同意她的看法?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将t2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