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相等
B. t2℃时,100g 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50g a物质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 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纯a
【答案】CD
【解析】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但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那么150g a物质饱和溶液中含有50g a物质,错误;C、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a>b>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b>a=c。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正确;D、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a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b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纯a,正确。故选C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有关反应的原理。
(1)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
(2)工业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从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中炼铁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能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A是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B是一种碱,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A物质可能是 ;
(3)若C、D是盐和水,该反应 (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K是最常用的溶剂,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E是金属单质,F是金属氧化物,G溶液呈浅绿色,J溶液呈蓝色,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请根据已知条件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H是______;E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 F K + J: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 E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中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______,乙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_____(填粒子符号,下同)和OH-结合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
B. 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其中A、F是两种常见的氧化物;B、D是两种常见的碱; G可用作建筑材料;C常用于洗涤剂的生产;A、B、C、E所属物质类别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_______,G的化学式__________。
(2)D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写出化学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③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加热条件下氧化汞发生分解的微观模拟图,其中○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汞原子,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
(1)在B中补充画出相关粒子图形,使其表示正确_________;
(2)此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有______;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