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⑴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①2个铜原子________; ②1个氮分子____;
③食盐中的阴离子_______; ④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⑤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2)按要求写出符号表达式:
①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u N2 Cl- H2 Fe+O2Fe3O4 CO2+Ca(OH)2→CaCO3↓+H2O
【解析】(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铜原子表示为:2Cu;
②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1个氮分子可表示为:N2;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食盐中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可表示为:Cl- ;
④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3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
⑤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化学式为:H2;
(2)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符号表达为:Fe+O2Fe3O4;
②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符合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有BaCl2、Na2SO4、Na2CO3、NH4HCO3、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1)操作Ⅰ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什么物质?一定含有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
B. 钙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C. 钙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0个质子
D.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4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氧化铜能否起到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
Ⅰ.氧化铜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氧化铜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氧化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实验过程如下:
(1)步骤③现象是试管内有____________放出,带火星木条复燃;步骤⑥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⑦的现象是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鉴别的物质 | 鉴别的方法 |
A | 蒸馏水和自来水 | 观察是否澄清透明 |
B |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
C | 蔗糖和碳酸氢铵 | 闻气味,根据气味进行判断 |
D | 二氧化碳和氧气 | 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科学。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原子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C. 由分子构成的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D.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集气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
A. 易溶于水 B. 易与水反应
C. 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D. 有害无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