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均有错误,指出错误所在,并简要回答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a)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  (b)液体的倾倒  (c)加热结晶水合物  (d)氢气的干燥

  a.错在____________,b.错在____________,c.错在____________,d.错在____________

  a.后果是____________,b.后果是____________,c.后果是____________,d.后果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a.长颈漏斗的导管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b.标签未向着手心  c.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d.进气口与出气口装反了  a.产生的氢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b.试剂瓶口流下的残液会将标签腐蚀  c.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流向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d. 氢气进入集气瓶后,会使浓硫酸从右边的导管喷出

 


提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小华与她的探究小组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右图所示电解水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接通电源前小华往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请你猜猜看
其作用是什么?
增强水的导电性
增强水的导电性

(2)接通电源后,甲管生成
H2
H2
(填化学式)气体,可见b接的是电源
(填“正”或“负”)极,用化学反应表达式表示出实验过程
通电
氢气+氧气
通电
氢气+氧气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氢原子、氧原子
氢原子、氧原子
(填“水分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或“氧原子”).此实验可验证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
(3)她们测定了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实 验 时 间/min 1 2 3 4 5 6 7 8
甲管中气体体积/mL 6 12 20 29 39 49 59 69
乙管中气体体积/mL 2 4 7 1l 16 21 26 31
请回答:理论上甲管和乙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2:1
;虽然装置气密性良好、读数正确,但电解开始阶段两管气体的体积比
大于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理论比值,不符合理论比值的原因是
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H2的大
开始阶段产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达到饱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H2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辽宁省锦州市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二) 题型:填空题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举世欢呼.火炬为什么能在低温、缺氧、强风、雨雪等恶劣环境下燃烧?请参与下列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燃烧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

  (2)如果在小军的方案中想看到水中白磷燃烧,形成‘水火相融’的景象,你的操作是____.

  (3)小红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发现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小军在原装置上进行完善,你的方法是____.[来源:ZXXK]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

  (5)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初三毕业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那一刻举世欢呼.火炬为什么能在低温、缺氧、强风、雨雪等恶劣环境下燃烧?请参与下列燃烧条件的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红磷的试管,放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燃烧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

  (2)如果在小军的方案中想看到水中白磷燃烧,形成‘水火相融’的景象,你的操作是____.

  (3)小红根据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发现小军设计的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帮小军在原装置上进行完善,你的方法是____.[来源:ZXXK]

  (4)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____.

  (5)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查阅资料]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氧气及细菌,防止食物腐败.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水量几乎不变;C杯中
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水量减少不多;
【解  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______;
【提出问题1】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
塑性塑料呢?
【实  验】在一只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查阅资料】食物用保鲜膜使用的材料是聚乙烯.
【提出问题2】聚乙烯是由什么组成的?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6克聚乙烯塑料碎片放在硬质玻璃管中,鼓入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前实验后
B装置的
质量/g
213.6220.8
C装置的
质量/g
200.2217.8
(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聚乙烯燃烧生成的水的质量是______;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聚乙烯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填“是”或“否”);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由于聚乙烯中含有碳元素,有同学提出:如果不充分燃烧可能产生一氧化碳造成大气污染.于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上述装置进行修改,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是否产生一氧化碳进行探究.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蓝;而该试纸遇CO2不变色.接着,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上述装置(如下图),认真观察装置B、C的实验现象,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C中的现象装置B中的现象是:
______
装置C中的现象是:
______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根据实验结论,认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碱式碳酸镁密度小,是橡胶制品的优良填料.其组成一般以xMgCO3?yMg(OH)2表示.

【探究一】
碱式碳酸镁的制备碱式碳酸镁可用MgCO3和(NH4)2CO3
作原料制备.取一定量的原料放入三颈烧瓶中,并将三颈烧瓶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如图所示),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开启搅拌器同时加入预定的氨水,待温度到达40℃时滴加卤水(氯化镁溶液)并继续滴入氨水,保持10分钟,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滤出的固体在120℃干燥得到碱式碳酸镁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①搅拌的目的是______;②选择水浴加热方式,其优点是______.
(2)所得碱式碳酸镁产品中常检出有少量Cl-,其原因是混有______(填化学式).
(3)图1设计实验检验碱式碳酸镁中含有Cl-
实  验  操  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样溶解,向样品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②再向上述所得溶液加______溶液
现象①______;
现象②______;
含有Cl-
【探究二】定量测定碱式碳酸镁的组成
现利用图2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碱式碳酸镁中MgCO3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测定值比实际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填序号)
①装置A中水蒸气、HCl等进入装置B中
②装置A中CO2未完全进入装置B
③CO2气流速度太快导致Ba(OH)2未完全吸收
④盐酸未滴加过量
(2)为减少误差,现采取一些措施:为防止HCl进入B装置,可在A、B之间增加装有______(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溶液的洗气瓶;将装置B中的长导管下方增加一个带孔球泡,可以提高______;在装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个装有______(填药品名称或化学式)的干燥管.
(3)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试计算样品中Mg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