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装置①,手捂住导管口产生气泡,移去后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 | |
B. | 装置②,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 | |
C. | 装置③,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 |
D. | 装置④,上下移动a管后,a、b两端液面仍相平 |
分析 装置气密性检验有多种方法,原理都是根据装置内外的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据此分析各种检查方法.
解答 解:A.双手移去后,导管中水面高于烧杯内水面,说明不漏气,故A错误;
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双手捂住烧瓶,烧瓶内气体受热膨胀,使集气瓶中气体压强增大,松手后,在玻璃管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故C错误;
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漏气,a、b两端液面仍相平说明漏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装置气密性检验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气体存在压强差,形成水柱或气泡的现象进行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题易错点是D选项的判别,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
B. | 50℃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
C. |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 |
D. |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 |
B. | 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 |
C. |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 |
D. | 物质溶于水后都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 |
B. |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 | |
C. | 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用作燃料 | |
D. | 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属于物理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④ | B. | ①③④ | C. | ①②⑤ | D. | ②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 |
B. | ![]() | |
C. |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