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

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CaCO3+ 2HCl = CaCl2+ H2O+ 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

2NaOH + CO2 = Na2CO3+ H2O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

气体逸出。

② NH3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2分)

【解析】分析:(1)甲组实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从集气瓶底部开始慢慢充满集气瓶,当有二氧化碳从上方导管排出时,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已收集满;若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瓶内二氧化碳被吸收而使压强减小,会使氢氧化钠溶液不断进入;

2)乙组实验:把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浓硫酸遇水放出的热会加快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HCl气体的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观察到气球膨胀;当把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产生的氨气也通入集气瓶时,氨气与瓶内HCl气体反应形成固体氯化铵,观察到出现白烟,由于两气体的不断反应而会使瓶内气体又减少,压强渐渐接近外界大气压,观察到气球恢复原状.

解答:解:

解:(1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二氧化碳从a管进入,瓶内空气从位于上部的导管b排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从底部逐渐充满瓶子,因此,当有二氧化碳气体从b管排出时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因此可用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则可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收缩引起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使瓶内气体减少,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则会更多地流入集气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浓硫酸遇到溶液中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HCl的溶解度减小,加剧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

②NaOH固体和浓氨水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与集气瓶内的HCl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当通入的氨气恰好与瓶内HCl气体完全反应时,瓶内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而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因此气球恢复至原状,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流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2NaOH+CO2=Na2CO3+H2O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气体逸出;

②NH3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一定量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且参加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没有气泡

B. a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C. b点比c点所处状态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D. ab线段上任意一点对应溶液的pH=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黑豆是传统的养生食材,食用9米醋泡制的黑豆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小明为判断家中的9米醋含酸量是否合格,拟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产品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产品名称:9米醋

规格:420mL

总酸含量:9. 00g/100mL

保质期:36个月

生产日期:见瓶底

(1)2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加水(水的密度为1g·cm-3)_________________mL。(写出计算过程)

(2)9米醋中的酸均看成醋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 NaOH=CH3COONa+H2O。小明取10mL 9米醋,滴入2滴无色酚酞,再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当酚酞由无色刚好变为红色时,可看作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这时共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16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含酸量是否合格。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示意图如图1)进行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该气球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

(1)为了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___(填试剂名称),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探究一:液体包内溶液酸碱性的探究

(2)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3,则该溶液呈_____性。

探究二:白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 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3)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表:

实验编号

锥形瓶内物质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名称

质量/g

碳酸氢钠

5

V1

碳酸钠

5

V2

白色粉末

x

V1

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表中x=_____;V1 ____V2(“>”、“<”“=”)。

【分析并得出结论】:

(5)白色粉末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 ),该氧化膜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 0~50 s,发生稀盐酸与 Al2O3 的反应

C. 50 s 时,溶液中溶质为 AlCl3

D. 100 s~140 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在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对玻璃管中的剩余固体成分猜测不合理的是

A. Fe B. Fe3O4 C. Fe3C D. Fe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国上下打响了整治环境,保护生态的攻坚战。

(1)煤的低效利用、燃油汽车的尾气是当前造成空气污染的两大重要途径,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为__________、二氧化硫、__________、氮的氧化物等,汽车尾气中的CO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转化为CO2N2,该反应中CONO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当空气受SO2污染严重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以降低SO2的污染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X + 2SO2 + O2= 2CaSO4 +2CO2 ,由此推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

(2)我国是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理应受到重视。ClO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ClO2属于______,自来水属于__________(以上两空填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机物”),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颗粒状物质,一般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3)土壤污染治理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的艰巨工作,而无土栽培是获取无污染蔬菜的蹊径。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硝酸钾(KNO3),硝酸钾属于__________(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在硝酸钾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加反应的质量关系如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

B.bc(不含两)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质量相等,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