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探究和证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体的现象产生疑惑。

(资料)

1.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值色体( 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OHCl).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

2CuOH2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CuOHCl晶体:③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

已知实验所得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液,滴加______溶液,无现象

2)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蓝绿色固体中铜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③成立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词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欲使HClCuCl2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填序号)

A CuO B CuOH2 C Cu D CuNO32

3)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改进(选填序号)

A 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答案】CuOH2CuOHCl晶体的混合物 CuCl2+2NaOH=Cu(OH)2↓+2NaCl 稀盐酸 384:71 CuOHCl+HCl= CuCl2+H2O A B AB

【解析】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③ CuOH2CuOHCl晶体的混合物;猜想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CuOH2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不正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氧化铜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氯化银14.35g

1)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判断固体已洗净即判定是否有硝酸银。

2)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蓝绿色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为24.00g×=19.2g,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4.35g×=3.55g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词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2)如果欲使HClCuCl2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多余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过滤除去;

3)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③ CuOH2CuOHCl晶体的混合物;

猜想的理由是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CuCl2+2NaOH=Cu(OH)2↓+2NaCl

CuOH2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②不正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氧化铜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氯化银14.35g

1)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液,滴加稀盐酸溶液,无现象。

2)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蓝绿色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为24.00g×=19.2g,氯化银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4.35g×=3.55g,铜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9.2g3.55g=384:71

[延伸]

1)碱式氯化铜常作为动物词料的添加剂,则该碱式氯化铜与胃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Cl+HCl= CuCl2+H2O

2)如果欲使HClCuCl2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多余的氧化铜和氢氧化铜过滤除去;铜和硝酸铜都不能除去盐酸。

故选A B

3)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故选A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__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这种蜡烛在制作时要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了_______从而使蜡烛复燃。但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图如图所示。

1)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最右侧酒精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3CO2Fe3CO2 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2)由于氧化铁是红色的,生成的铁粉是黑色的。所以,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3)由于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所以,最右侧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Fe2O3+3CO2Fe+3CO2;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点燃尾气,防止CO污染空气。

型】实验题
束】
25

【题目】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____________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_______

pH>7

__________

_______

CaCl2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_______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_______

4)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处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若用160 kg NaOH配制的溶液恰好能处理340 kg铝土矿,最终得到1 004 kg NaAlO2溶液。计算: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AgNO3见光易分解,aAgNO3bNO2cO2 dXNO2能与NaOH反应)。取34 g AgNO3加热至完全反应,将所得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均热的铜网,测得NaOH溶液增重9.2g,灼热的铜网增重3.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gNO3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生成X的质量为21.6gC.X是银D.c: d=1: 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乙醇都可以用作燃料,分析回答。

⑴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_________和石油、煤,是__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⑵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料是_______

⑶为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事故,常在煤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的气体,泄露时不易察觉;乙硫醇(C2H5S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由此推测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H2O

B. 反应中甲、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1

C. 若有32 g乙参加反应,则生成18 g丁

D. 丁中氧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的过氧化氢溶液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立即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__,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__构成的;

②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